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未来已来,AI重构—— “2050未来世界行”人、社会、科技的博弈论

当北京夜幕降临时,一场在数字空间聚焦银行从业者及客户的关注与Z世代青少年数字理念的碰撞式对话掀起了量子级的思维博弈。2025 年 4 月 12日“2050未来世界行”之「科技、AI、金融法律」特别专场活动以线上会议形态展开,中国农业银行前总法律顾问杜彬瑜先生以其丰富的实战经验,与 00 后、10后数字原住民共探智能时代的法治新范式。

数字神经:银行业法律体系的三次数字化进化

在虚实交织的线上会场中,杜彬瑜先生以资深从业者的视角,揭开了金融法律系统数字化进化三阶段:初期电子化时代(2000-2015) ;数字化转型时代(2016-2022):AI 智能时代

(2023- ) 。

硅基辩论:Z 世代的算法攻防战

在量子纠缠般的思维交锋中,00 后以及 10 后辩手展现出数字原住民的独特锋芒:

人机共生命题

「AI 已掌握 238 部金融法规、17 万判例数据库,但永远读不懂当事人眼里的迟疑。」反方雷林溪以情感共鸣为人类律师筑起护城河;正方郭依琪则亮出某银行的「DeepSeek 合同监测系统」数据:风险预警准确率提升 63%,「硅基律师助理」已成既定事实。

算法黑箱之争

「当 TikTok 的推荐算法成为国家战略武器,开源就是数字时代的《不扩散条约》。」南京四年级同学范城的跨界发问,让全场看见Z世代的科技外交视野。杨子用「动态算法迷宫」理论破题:开源代码如同乐高积木,真正的创造力在于重组逻辑而非复制模块。

元规则重塑:未来法治官的诞生宣言

在这场跨越代际的对话中,共识逐渐浮出水面:

AI 指挥官:法律人需掌握「双语能力」,将《民法典》条文编译为机器可理解的决策树;

伦理架构师:在 DeepSeek大模型中植入「科技向善」的初始代码,让人性成为算法的元规则;

当 Z 时代的多位辩手的论点渐渐融合时,杜彬瑜先生的结语在数字空间久久回响:「AI可以是我们的第二大脑,但 AI必须为人类掌控和服务。 」

这场持续 127 分钟的思维超频会议,不仅展现了 AI 重构金融秩序的澎湃动能,更让所有人看见:当现代法律人与00后

乃至 10 后未来科技哲学家握手时,一个更聪明的数字文明正在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