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共青团中央“服务同学成长,支持学校育人”的号召,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学生会立足专业特色,于2023年6月发起“科技+”志愿服务实践育人项目。自启动以来,通过科普宣讲、科技助农、竞赛赋能等多元化实践形式,该项目不仅提升了青年学生的社会化能力,更以专业力量服务社区、乡村和青少年群体,获国家级、省级荣誉30余项,被《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媒体报道40余次,成为高校实践育人的创新典范。
团队集结:群英汇聚,共筑梦想
项目启动之初,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学生会从学院团学骨干中精心挑选了一批学业优秀、热爱科创的学生,组建了“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团队。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负责科技竞赛组织、科普作品征集以及青少年科普教育与服务等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协调工作。在筹备阶段,团队成员们积极沟通,反复讨论活动方案,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
思想引领:点燃科创报国激情
为了引导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项目团队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思想引领活动。他们邀请了知名科学家、优秀校友和企业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学子们带来了生动感人的科学家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以及富有启迪性的经验分享交流会。这些活动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学子们心中的科创报国之路,激发了他们投身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建设的强烈愿望。
图为成员进行“两弹一星”精神宣讲
实践探索:科技之光照亮四方
“科技+”志愿服务实践育人项目的核心在于实践。项目团队紧密围绕“青少年科普”这一主题,与学校周边社区和中小学结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走进社区、走进学校,为青少年们带去了生动有趣的科普知识讲座、机器人制作体验、电路设计实践等活动。同时,团队还积极组织师生志愿者走进农村、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助农、企业技术创新咨询等服务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让青少年们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也让他们在心中种下了科技创新的种子。
在“指尖”课堂上,项目团队更是发挥创意,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技科普课程。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为青少年们制作了指尖不倒翁、发光电路板等科普教具,并开展了线上线下的技能培训和自主学习打卡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青少年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也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
图为成员开展科技助农活动
图为成员开展机器人科普活动
图为奎园小学科普活动留影
图为成员前往奎园小学开展科普活动
成果斐然:荣誉与收获并存
经过近一年半的辛勤耕耘,“科技+”志愿服务实践育人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项目团队不仅与多个社区和中小学建立了稳定的志愿服务关系,还在各类媒体报道中频频亮相,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同时,项目团队还荣获了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活动优秀团队、市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科创竞赛方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的学子们更是捷报频传。他们在“挑战杯”“智能车”“机器人”“电子设计”等赛事中屡获佳绩,共获得省级及以上荣誉30余项。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学子们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科技+”志愿服务实践育人项目成效的最好证明。(供稿人:江苏师范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学生会 顾雪娣)
图为宣讲团荣誉证书
图为学生会“我为同学做实事”活动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