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走进成都市双流区九江街道的四川砼道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实验室里一片忙碌——身着白大褂的技术人员正专注测试一款新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抗压性能。“这款产品能让混凝土强度提升20%,已获得国际领先科技成果评价。”公司总经理助理夏雨晴手持检测报告介绍道,眼神中透着自豪。
作为扎根双流区九江街道20年的高新技术企业,砼道科技的成长轨迹折射出这片热土的营商活力。从2004年成立时的小型实验室,到如今占地30亩、年产值超2亿元的行业排头兵,这家混凝土外加剂领域的“隐形冠军”手握75项专利,产品远销东南亚,更在双流区政府和九江街道的护航下,攻克了一个个发展难关。
专利变“金钥匙”破解融资堵点
“前年这时候,我们还在为资金周转发愁。”站在焕然一新的标准化厂房前,夏雨晴回忆起企业转型期的阵痛。随着研发投入加大,传统抵押贷款模式难以满足需求。转机出现在双流区领导的一次走访中——当得知企业手握29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4项,知识产权局专班迅速介入,指导企业通过专利质押融资。“没想到技术真的成了‘硬通货’!”她感慨道,专利质押不仅放款效率提升,年融资成本也降低了。
政企连心桥暖意浸润细节
下午三点的员工休息区飘散着现磨咖啡香。“这是双流区总工会送来的咖啡豆,外籍专家都说有家乡味道。”帕拉尼博士端着咖啡杯笑道。这位外籍专家,几个月前刚带着家人参加过双流区专场音乐会。“在这里工作,我很有归属感。”他说。
这样的暖心场景在九江街道已成常态。社保局上门解读医保新政、人社专员“一对一”对接人才公寓申请、街道领导定期参加“企业咖啡时”恳谈会……点滴细节构建起“24小时不打烊”的服务网络。正是这般润物细无声的关怀,让企业的发展不断壮大。
供需对接会打开市场新天地
“去年,我们研发团队捧着国际领先的速凝剂技术,却在双流搅拌站市场吃‘闭门羹’。”夏雨晴指着一排专利证书感慨。这家手握75项专利的专精特新企业,曾因“技术强、市场弱”陷入困局。
转机始于九江街道工作人员的一次上门服务,获悉企业困境后,九江街道联动区级部门召开供需对接会,活动现场,企业的核心产品引发相关企业的关注,并迅速达成合作协议。目前产品在成都的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榜首。
“双流的营商环境这么好,我们将继续扎根于双流。我们接下来的计划是进园区,为我们的上市做准备。”夏雨晴信心满满地说道。
“进解优促”常态化激活发展新动能
九江街道经济发展一办负责人展示了一本厚厚的《企业诉求台账》,每条记录后都标注着解决进度:“从融资难到子女入学,我们实行‘一企一策’销号管理。”去年以来,街道干部走访企业超600家次,协调解决厂房漏雨、人才引进等问题127件,推动8家规上企业完成技改升级。
这片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不是口号,而是写进企业成长基因的生动实践。随着“进解优促”长效机制持续深化,九江街道正以有温度、有力度的服务,滋养着更多“砼道科技”破土而出,为双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文、图/莫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