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光南小学‘23号课堂’”研训活动在金华市金东区光南小学举行

近日,“走进浙中名校——光南小学‘23号课堂’”研训活动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光南小学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来自全省各地的教育专家、领导学者以及一线教师齐聚一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学校党建研究所副研究员杨一鸣,浙江省原少先队总辅导员、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魏慈瑛,金华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吴惠强,金外教育集团理事长吕潮阳,金东区多湖街道主任张文军,金东区教育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晓玲,金华市青少年宫党委书记、主任舒珂,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浙江省教育学会实验学校分会副会长谢玲玲,金东区心理健康教研员、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廖园园,金华教育学院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主任褚伟明,金华教育学院教研室主任林恒,金东区金都美地社区书记周磊,金东区万江社区书记魏丹鸳,光南小学党总支书记李建生,光南小学校长王莹出席开幕式,共同见证光南小学在教育改革中的新成果与新风貌。

活动开幕现场

据介绍,光南小学源于1958年创立的多湖小学,2018年由施光南夫人洪如丁女士正式授权命名为光南小学。光南小学秉承音乐家施光南的“爱国、筑梦、精业、淡泊”精神,以“至善至美,唯实唯真”为校风,培养身心健康、乐观向上的少年,学校特色为“德艺并举、多元发展”,构建“五声校园”,推行“无边界教育”。今年8月,光南小学将迁入占地76亩的新校园,继续锚定“五育融合”,助力每个孩子找到成长轨道,奏响金东教育新乐章。

陈晓玲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光南小学的“23号课堂”是金东区在“家、校、社”协同育人领域做出的积极探索,“23号课堂”以“爱生”为谐音,构筑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并开发情感教育课堂。

在“23号课堂”主题分享中,其四个特色课程采取“含笑班”、“爱君班”、“家长成长营”以及“故事场”四位一体结构:“含笑班”以“生命教育四维课程”为班级特色,注重生命全面发展,构建跨学科、跨年龄、跨时空的立体学习场域,让孩子们在班级中被爱护、被关注,在爱的包围中成就自信,收获自我;“爱君班”以“爱生促师成长”为主题,由学生启发教师教育智慧,共筑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故事场”强调故事育人,号召教师家长共讲故事,家校社协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家长成长营”形成“家、校、社”三圈联动体系,构建协同育人生态,助力孩子成长,提升家长教育能力。

研训活动交流现场

吴惠强指出,本次“走进浙中名校——光南小学‘23号课堂’”研训活动是金华市教育学院“走进浙中”系列研训品牌的一部分。近年来,金华市教育学院致力于让教师培训更接地气,紧紧抓住教育热点,推动研训活动转化成新的科研成果,努力让培训项目更符合一线教师需求。“23号课堂”所构筑的生命成长课堂和情感课堂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样的课堂充满了对学生的爱,整合了“家、校、社”三方力量,“23号课堂”将成为光南小学的一个课堂范式乃至教育金名片。

与会嘉宾们也纷纷表示,此次研训活动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光南小学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努力与成果。

活动部分嘉宾现场合影

“‘23号课堂’启新程,浙中名校映彩霞。”王莹说,光南小学将不断探索和实践“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为培养更多“像施光南一样爱党爱国,像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的光小少年而不懈努力。(供稿人:金东区光南小学 祝易文 谢舒凝 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