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西安交通大学与金华深化校地合作——赋能产业升级 打造科创高地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义乌技术转移中心与金华市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主线,构建"平台共建、人才共育、项目共研、成果共享"的合作体系,累计促成合作项目59项,合同金额超2265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2.5亿元,为金华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这一系列成果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项目签约活动)

产学研协同创新:激活产业转型新引擎

在金华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西安交大团队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化工三大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与浙江昀丰新材料合作的"蓝宝石衬底片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助力企业获评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为金澳兰机床开发的"伺服压力机控制程序"入选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推动生产流程智能化改造;联合永和氟化工研发的"低GWP混配制冷剂"填补省内市场空白,打破国际技术壁垒。

区域协同创新成效显著:金义新区通过"云揭榜"促成20家企业与交大团队对接,落地项目7项;金华开发区曾爱国团队与尖峰药业的合作使"鬼臼毒素全合成工艺"转化效率提升40%;义乌箭环电气借助张政团队的"起重机械智能化系统防摇技术",攻克行业难题实现技术迭代。

人才引育联动:构筑创新人才生态圈

西安交大创新实施"百博入企"计划,累计对接博士300人次,解决技术难题100余项。杨勃博士助力开创电气研发的"无尘台锯"降低能耗35%,彰显科技人才价值。通过设立蒋庄德院士工作站、王洪教授专家工作站等平台,柔性引进院士1人、国家级专家2人,形成常态化技术攻关机制。

产教融合持续深化:在普洛药业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与义乌水处理公司共建校外实习基地,联合培养工程硕士80名,输送技术骨干30人。"千榜进百校"活动发布科技成果500余项,促成校企联合申报专利45项,搭建起人才输送的"高速通道"。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团金华行活动)

平台载体建设:打造全链条创新生态

系列品牌活动激发创新活力:"百名博士入金华""永康/义乌科技架桥活动"等21场对接会吸引企业参与1200余家次,促成合作意向80项;"校企通大讲堂"线上课程覆盖1500余人次。依托"博士创新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为浙江恒邦电气等15家企业授牌,形成长效技术攻关机制。

服务地方经济:彰显科技创新温度

合作项目经济效益显著:累计带动企业新增产值超5亿元,税收贡献超3000万元。义乌水处理公司通过光伏废水处理技术优化,年节约成本200万元,惠及居民30万人。尖峰药业的全合成工艺开发使抗肿瘤药物原料成本降低40%,彰显科技惠民温度。

根据规划,双方将进一步深化产业链协同,围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领域共建联合研发平台;实施"交大-金华英才计划",定向输送高层次人才;推动西安交大金华研究院落地,打造"研发-孵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平台,为浙江中西部人才科创高地建设注入新动能。

西安交通大学将持续深耕金华产业沃土,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书写校地合作共赢新篇章!(供稿人:西安交通大学义乌技术转移中心  汪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