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税改看四川 > 正文

税务部门精准施策 助力汶川非遗经济高质量发展

连日来,国家税务总局汶川县税务局紧扣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税收·法治·公平”主题,走进羌绣、藏茶等非遗工坊,普及税法知识,辅导传承人准确享受国家支持非遗产业发展的政策红利,为地方文化产业的繁荣注入强劲的“税动力”。

税企携手“绣”未来

羌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羌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乡村振兴和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的推进,羌绣产业逐步发展起来。

为助力羌绣产业更好发展,汶川县税务局组建专业服务团队,走进羌绣相关企业,与企业负责人、绣娘等面对面交流,了解生产经营模式、销售渠道以及涉税需求等,宣传最新税收政策,辅导企业规范线上销售税务处理。

“你们上门来辅导,我们就方便了。我想咨询了解的政策比较多,还得麻烦你们详细给我讲解一下。”见到税务干部,汶川县羌绣传承人何高艳高兴地说。作为汶川县映秀花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何高艳表示,得益于税务部门的精准服务和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她的创业之路才能走得顺风顺水。目前,和何高艳直接合作的绣娘达30余人,间接带动200余人就业,年产值达80余万元,帮助绣娘在家门口实现增收,以羌绣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税惠助力“茶”飘香

蒋维明,艺名“茶祥子”,是西路边茶(藏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汶川县映秀人民茶业”工坊的主人。2012年,他从雅安蒙顶山来到汶川映秀,从此扎根映秀非遗产业园,开始了他的恢复西路边茶之旅。

“茶祥子的茶,原料主要来自映秀镇、漩口镇村民采摘的茶叶鲜叶、野生金银花等。”在茶叶收购现场,财务经办人员刘渠波一边查看鲜叶收购记录,一边向税务干部介绍工坊生产经营情况。“近三年我们累计享受减免增值税等税收优惠14.6万元,国家的政策好让我们发展的信心也更足了。”

据悉,针对茶祥子的涉税需求,汶川县税务局开展了“惠农助企、发票无忧”专项辅导,针对收购茶农鲜叶无发票、成本无法列支等问题,详细讲解解决方法和操作流程,强调需重点注意的事项,让企业与茶农的合作更规范,涉税风险更低,产业链稳定性增强。

汶川县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关注非遗产业发展需求,推动税收政策与非遗传承与发展深度融合,以“税力量”守护传统文化根脉,助力乡村振兴。(文、图/汶川县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