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20年前,公司调研发现东南亚水产养殖水平和饲料生产水平与国内有差距,巨大的市场需求就摆在面前。”通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税务师肖盛勇谈及公司于2007年在越南前江省修建了第一家饲料工厂时说。
在此后的10余年时间,通威在越南先后建立及收购了5家标准化饲料公司,总投资超5亿元。如今,通威投资的第一家饲料工厂越南通威饲料有限公司已成为越南全国销量靠前的饲料单厂。
“共建‘一带一路’为通威在越南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国际投资氛围及环境。”肖盛勇表示。对在越南投资的通威来说,借助“一带一路”政策即可引进国内的先进设备和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到越南,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养殖效益,同时利用中国与越南水产业的较高互补性加大贸易合作额。
其他川企如东方电气在印度尼西亚、四川长虹在泰国等东盟国家纷纷投资建厂。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龙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在泰国投资建设高性能环保碱性电池项目,总投资2.46亿元,计划于2025年6月完成工厂建设,并在同年12月投入生产,此举将为后续客户开发和市场开拓奠定坚实基础,确保公司碱性电池市场份额和产销量的稳步增长。”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建军认为,受到陆海新通道带来的“近邻效应”与政策红利的叠加,以及产业链重构与市场机遇驱动等要素的影响,东盟国家成为四川企业“走出去”重要目的地之一,特别是中国与东盟国家长期以来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也为川企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全球分工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中资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的背景下,跨境税收管理已成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核心议题。从项目谋划、投资落地到持续运营,专业税收服务将为“走出去”川企装载更为丰满的“羽翼”。
“以我感受最为深刻的成都税务部门辅导通威享受税收协定待遇为例。2015年,通威总部收到越南公司8000多万元股息所得。在此之前,公司从未办理过同样的涉税事项,也没有税务事项处理的经验。在税务部门辅导后,公司依据中越签署的税收协定消除双重征税条款,适用了税收饶让政策,节约税款2000多万元。同时,通威在越南的6家饲料公司也成功享受到饲料生产销售免征增值税和相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我们使用节约下来的税款加大对越南的投资力度,实现投资、盈利到追加投资的良性循环。”肖盛勇回忆说。
四川省税务局国际税收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护航川企更好“走出去”,四川税务部门持续打造“税路通·海纳百川”服务子品牌,细化系列跨境税费服务举措,优化完善税企直联机制,全面梳理重点涉外企业名单,以清单模式逐户推送适用税收优惠政策,以“一对一、点对点”沟通交流确保及时响应跨境纳税人缴费人涉税诉求,关注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生产经营情况,精准推送税惠红利政策并提供国际税收确定性服务等举措,帮助跨境纳税人缴费人精准施策。今年一季度,全省“走出去”企业在境外享受税收协定优惠3.38亿元。
肖盛勇介绍:“税务部门制作推出的国别投资税收指南、‘走出去’税收指引、海外税收案例库、跨境纳税人缴费人常见问题解答等知识产品对我们公司快速了解东道国税制情况以及合规依法申报纳税非常有帮助。”
谈及对海外投资的预期,肖盛勇表示:“我们一直是比较乐观的。”他认为,随着越南经济快速发展,水产品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同时拥有劳动力与成本优势和稳定的供应链,越南市场仍会是饲料产业发展的蓝海,特别是近日发布的中越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更是大幅提振了公司深耕越南市场的信心。(蔡雅芸 杨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