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的四月,涌动着一股青春的热潮。南昌大学医学院的学子们以不同形式践行医学使命:有人奔赴马拉松赛场守护跑者健康,有人扎根社区传递健康知识,还有人初入临床在病历书写中叩响医学之门。他们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展现新时代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赛道旁的“白衣守护者”:马拉松志愿之旅
清晨,普正制药2024吉安青原山半程马拉松赛在熹微晨光中鸣枪开跑。来自焕奎书院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的曾淑雁身着志愿者制服,早早守候在赛道14公里处的医疗补给站。她的任务是协助专业医护人员为参赛者提供应急救护服务,并分发补给物资。
“第一次参与大型赛事的医疗保障工作,紧张又兴奋。”曾淑雁回忆道。赛事中,她凭借课堂所学的急救知识,迅速为一名因低血糖眩晕的跑者测量血糖、补充能量饮料,并全程陪护直至对方恢复体力。当被问及志愿服务的意义时,她目光坚定:“医学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对生命的即时响应。站在赛道上,我感受到‘健康守护者’的使命。”
据悉,本届青原山马拉松共吸引4000余名跑者参与,赛事组委会特别设置10个医疗站点,来自南昌大学和本地医学院的100余名学生志愿者全程参与服务。赛事医疗负责人评价:“这些医学背景志愿者的加入,为赛事安全增添了一道专业防线。”
图为曾淑雁担任志愿者情形
社区里的“健康播种人”
当曾淑雁在赛道上奔忙时,焕奎书院2021级学生曾文娟正站在街道的社区活动中心里,面对30多位中老年居民讲解高血压防治知识。她用方言搭配生动的比喻,将“血管压力”“饮食控制”等专业术语转化为生活常识,现场气氛热烈。
“奶奶,您知道每天吃盐超过5克,血压就会悄悄升高吗?”曾文娟举起盐勺演示,台下居民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场持续两小时的科普活动涵盖慢性病管理、春季传染病预防等内容,她还带领居民学习心肺复苏操作,手把手指导模拟演练。
“曾医生,我按你说的吃粗粮,血糖真的降了!”每次走进社区,居民们的反馈都让曾文娟倍感温暖。而更让她触动的是,82岁的独居老人陈爷爷听完科普后,特意将急救流程图贴在床头:“你们让我觉得,活着更有底气了。”
“医学生不仅要治‘已病’,更要防‘未病’。”曾文娟表示,她常常利用周末走进周边社区,帮助老人科普宣讲医学相关知识。从课堂到社区,从理论到实践,曾文娟的脚步仍未停歇。这位“健康播种人”的故事,正激励着更多医学生走进基层,让医学的温度在人间烟火中绵延生长。
图为曾文娟社区科普宣讲
病历里的“医学初体验”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研室,第二临床医学院大四学生杨潇紧跟在带教老师身后,开始了人生首次临床实习。她的第一个任务看似简单却意义深远——学习规范书写病历。
“患者主诉腹痛3天,要详细记录疼痛性质、部位和伴随症状……”石老师边查房边讲解。杨潇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要点,回到办公室后,她对照《病历书写规范》逐字推敲,却因遗漏既往用药史被老师用红笔圈出。“病历是诊疗的法律文书,更是医生思维的体现。”李主任的叮嘱让他醍醐灌顶。
经过三次修改,杨潇的首份病历终于通过审核。她在实习日记中写道:“一字一句皆是责任。病历不仅是记录,更是与患者生命的对话。”带教团队表示,学院推行的“早临床、多临床”培养模式,让学子在真实医疗场景中快速成长。
图为杨潇学习病历书写
育人沃土培植医学初心
无论是赛道上的急救支援、社区里的科普宣讲,还是病房中的病历书写,这些青春剪影背后,是南昌大学医学教育“厚基础、重实践、强人文”理念的生动实践。从青原山麓到社区街巷,从马拉松赛道到医院病房,这群年轻的医学生正在不同的舞台上绽放光芒。她们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以仁爱之心温暖他人,在知行合一中锤炼医者品格。当曾淑雁为跑者递上盐水、曾文娟握起居民的手示范急救、杨潇在病历本上落下工整字迹时,医学的传承已悄然发生——这不仅是对技能的磨砺,更是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誓言的青春注解。(供稿人:南昌大学焕奎书院曾淑雁 南昌大学焕奎书院曾文娟 南昌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杨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