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嗒嗒哒,嗒嗒哒……”4月17日,巴中通江诗与远方服饰有限公司的车间内,缝纫机的节奏声此起彼伏,像一首忙碌的交响乐。锁边机、开袋机等60余台专业设备马力全开,工人们专注地裁剪、缝制、修剪,布料在指尖流转,化作一件件即将远销海外的精美服装。车间一角,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巴中通江)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正低头检查配电箱,手中的工具在电线间穿梭,细致排查每一个可能的隐患。
“供电公司就是我们的‘电保姆’,有问题随叫随到,服务细致得没话说!”车间里,公司负责人赵家平一边查看订单进度,一边笑着说。这家位于通江县诺江镇城南路101号的服装厂,占地1500平方米,主营外贸订单、团体定制和高端私人订制业务,产品不仅畅销国内一线城市,还远销新西兰、丹麦、日韩等地。然而,车间里这些高速运转的设备对电力依赖极高,“哪怕停电半小时,订单交付都会受影响。”
为保障企业生产“不断电”,国网巴中供电公司组建专项服务队,定期对厂区用电设备进行全面“体检”。队员们不仅现场处理隐患,还耐心叮嘱工人安全用电注意事项。针对设备检修等特殊情况,供电公司还通过供电服务微信群提前通知,让企业有充足时间调整生产计划,避免损失。
“旺季时,供电公司还会主动上门指导用电,帮我们优化设备运行方案。”赵家平感慨地说,正是这份贴心服务,让企业得以心无旁骛地扩大产能。如今,车间里每月都能按时完成5万余件服装的生产任务,订单量稳步提升。
“这么多机器同时运转,电力稳了,我们心里也踏实了。”裁剪工人李大姐停下手中的活儿,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笑着说。稳定的电力供应不仅让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还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目前,服装厂已吸纳50余名当地居民就业,人均年增收超3万元,成为通江县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夕阳西下,车间的灯光依旧明亮。在缝纫机的节奏声中,国网巴中供电公司的队员们收拾好工具箱,准备前往下一家企业巡检。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余晖里,却将温暖的电光留在了每一个车间、每一条生产线。在这片土地上,电力不仅点亮了机器的轰鸣,也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文、图/胡鹏 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