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基层奋斗者的丰碑:评话剧《我的布力开》

“我常说我所做的算不得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感恩。我的经历是与布力开分不开的,更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是人民对我的养育”。——买买提江·吾买尔

近日,第三届新疆文化艺术节展演剧目话剧《我的布力开》上演,该剧取材于2021年“七一勋章”获得者买买提江·吾买尔的真实事迹,聚焦新时代乡村振兴主题,讲述新疆伊宁县温亚尔乡党委副书记买买提江·吾买尔临危受命返回布力开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面对基层党组织管理混乱,村民人心涣散的局面,“一碗水端平”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故事。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位党员干部的热血人生,奏响了时代奋进与人性温情的双重旋律,为新疆现实主义题材的话剧创作立下了标杆。

平凡英雄的不凡高光

买买提江・吾买尔的舞台形象由第二十届、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一级演员朱衡担纲。他通过精准捕捉真实人物的内核,进行舞台艺术化再造,人物形象生动而立体。剧情开篇买买提江书记作为北京冬奥会火炬手亮相,那身载荣誉、目光坚毅的模样,瞬间将观众带入其不凡的人生轨迹。

剧中的15个场景穿插,人物形象塑造没有将他神化,而是赋予他普通人面对冲突和挑战时的纠结与挣扎。主人公临危受命返回布力开村担任村支书,与弟弟对峙,眼中的不忍与坚定并存,亲情羁绊下的痛苦抉择,让买买提江从“英雄”落地为有血有肉的大哥、舅舅、儿子和兄长。他与老牛倾诉内心独白的桥段更是神来之笔,宛如一扇窗,透射出灵魂深处对家国责任的权衡,复杂情绪翻涌,让观众看到“俯首甘为孺子牛”无私为民背后的自我牺牲,这是基层党员最真实的担当样本,可亲、可敬、可感。

扎根生活的艺术淬炼

扎根生活土壤是该剧剧情的生命力之源。从布力开村的日常琐事挖掘素材,将乡村发展困境、村民利益矛盾纠葛搬上舞台,既展现了乡村现代化进程的坎坷,又不乏邻里家常的烟火温情。买买提江的治村之路跌宕起伏,每一次矛盾化解、每一项政策推行都是情节推进的有力引擎。

与弟弟托乎提(对立角色)的剧情线贯穿始终,从冲突爆发到缓和,丝丝入扣。起初弟弟凭借亲情肆意妄为,触犯法规,买买提江的斥责、劝导与惩处,引发兄弟间的情感风暴;后续弟弟狱中悔悟、归家团圆,情节转圜自然流畅,饱含人性救赎的残酷和艰辛。剧情支线丰富,村民创业的艰辛、党组织整顿的波折,交织成乡村生活的立体网络,牢牢牵动观众的心绪,观者如置身布力开村,近距离的见证时代洪流下乡村小人物的奋进史诗。

多元巧思的融合共鸣

舞美与服装设计宛如“第二剧本”,为剧情添彩。成排的乡村民房吊景或倾斜或平放,随情节变换,妹妹胡尔西丹“怎么做到公平”印证了故事矛盾的核心——公平、公正,倾斜的民房暗示了人心的天平左右摇摆,平稳的民房则衬托着买买提江书记心中坚信遵纪守法才是平衡的砝码;党支部会议场景切换时,光影分区明暗强烈对比、布景硬景简约硬朗,营造出改革整顿的严肃氛围。人物服装贴合身份,买买提江常着朴素衣衫穿梭街头巷尾和家里家外,忙碌身影尽显亲民务实;村民服饰则各有特色,传统民族服饰与现代元素杂糅,映射乡村变迁中观念更迭,舞台空间成为流动的、有叙事功能的艺术折射。

音效灯光配合默契,紧张冲突时,暗含急促鼓点、强光聚焦,烘托矛盾尖锐;温情时刻,电视声音、暖光铺洒,如买买提江书记家亲人聚餐,如买买提江与沙布尔大叔促膝而谈,氛围感贴合剧情设计,情感随光影声色起伏,强化剧情感染力,模糊舞台与现实边界相映成趣。

主旋律的温润回响

话剧《我的布力开》是一堂充满温情的思政课。它规避生硬说教,将共产党人精神内涵融入日常叙事。买买提江为村子谋发展,鼓励创业、整治歪风,是“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写照;面对亲情考验坚守法纪底线,诠释党性纯洁。透过舞台传达的是人物对党的铿锵誓言和对乡亲的深情感恩,完整诠释了一名舍小家顾大家、公而忘私的人民公仆形象。

剧终高潮,剧情设计请罪麦西来甫场景,在养母和乡亲面前,买买提江替弟弟托乎提河水浇头,醒脑亦醒世,那是重压之下不垮的坚韧,饱含深意:对大家的鞠躬尽瘁、对小家的愧疚担当,是他的家国情怀的对立统一,引发观众的灵魂共振。话剧《我的布力开》启迪于细微处见大义,让主旋律不再高远抽象,落地生根为普通人可追可及的精神坐标,浸润时代心灵。

璞玉尚有多雕琢

该剧立足现实主义题材,立意深远。但在剧作细节处理上仍存可雕琢之处。结尾处村民报喜麦西来甫,弟弟托乎提出狱归村受热烈欢迎一幕,处理稍显仓促直白,削弱了前期矛盾沉淀的厚重感。历经波折后的和解,本可深挖人物内心转变层次,展现乡村包容与人性复苏更细腻的纹理,却流于形式,让前期精心铺陈的情感脉络收尾略显仓促,若再次打磨,添几分含蓄蕴藉,全剧情感闭环将更臻完美。

总而言之,话剧《我的布力开》以现实主义笔触绘就乡村振兴的壮丽图卷,刻画真实可亲的基层干部群众群像,凭借主人公的精彩演绎、扎实的剧情、多变的舞台呈现、发展中人性复杂的思想交织,在话剧的舞台上竖起基层奋斗者的丰碑。可期该剧在未来的长期演绎和细节打磨中,成为话剧史上新疆现实主义题材的经典之作。(供稿人:郭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