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艺术学院与财会金融学院联合调研团队深入义乌市陇头朱村,围绕“红梅指数”数字赋能基层自治展开一场深入实地的社会实践活动。调研团队以“千万工程”为指引,以“耕读传家”为文化根基,通过数字化手段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探索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村支书朱根喜迎浙经院文财师生下乡实践
“红梅指数”:基层自治的红色密码
陇头朱村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近年来通过“红梅指数”这一数字化治理工具,开创了党建引领基层自治的新局面。该指数以“环境保护美、睦邻和家美、公益奉献美、自治守法美、乡村发展美”五大维度为核心,覆盖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红梅币”激励机制,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
陇头朱村副书记与村委向团队讲解红梅指数
“红梅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红色精神的象征。它坚韧不拔、迎寒而上,正如我们基层治理中需要的毅力与担当。”陇头朱村副书记朱国宾表示,“红梅指数”的推行,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更让红色文化深深扎根于乡村治理的每一个角落。
数字赋能:红色文化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
调研团队通过深入走访和问卷调查发现,陇头朱村在数字化治理中充分融入红色文化元素。例如,村内“红梅银行”通过积分兑换机制,将村民的日常行为与红色精神挂钩,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实践团队用红梅币兑换志愿服务礼品
在村委的指导下,调研团队还协助设计了“百闻不如一扫”文旅二维码,为游客提供数字化的红色文化体验。游客只需扫码,即可获取村民口述故事、红色历史资料以及现场讲解视频,有效解决了方言障碍和文化传承难题,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文旅内涵。
村委朱建红扫码体验文旅资讯
红色传承:青年学子助力乡村振兴
在实践过程中,调研团队成员积极投身红色文化传播与基层治理实践。队员们不仅协助村委筹备非遗戏曲晚会,还参与了“红梅志愿者”活动,为村中300多名75岁以上老人送餐,用实际行动践行“敦孝悌以重人伦”的红色传统。
实践团队筹备村晚演员餐
“看到老人们脸上的笑容,我深刻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力量。”一实践队员感慨道,“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文化的传承。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有责任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实践团队为村中老人做饭送餐
展望未来: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陇头朱村的“红梅指数”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红色密码”。未来,该村计划将“红梅指数”与红色文旅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覆盖千户农家,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效应,实现高质量发展。
村副书记朱国宾与团队探讨未来共富路径
“乡村是红色文化的宝库,红色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村支书朱根喜表示,“我们将继续以‘千万工程’为指引,以‘耕读传家’为根基,探索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让红色精神在陇头朱村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