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现代化进行式 > 正文

青春铸盾:高职团队研发轻量化智能呼吸器守护矿工生命

在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验室里,一台仅有0.78kg的呼吸器正在模拟粉尘环境中高效运转——这是聂明宇团队历时两年攻克技术难关,为矿山、冶金等高粉尘行业研发的新型智能防护装备。当传统呼吸器因笨重(平均重量2.5kg)被工人称为"第二层盔甲"时,这群年轻人用创新改写了行业标准。



直面痛点:用数据叩响研发之门

"我们调研了全国67家矿山企业,发现超半数工人因呼吸器压迫颈椎引发职业病。"团队负责人聂明宇展示着泛黄的调研报告,其中一组对比数据触目惊心:传统设备导致工人作业效率下降23%,而该团队研发的智能呼吸器通过将各个功能模块合理布局,将重量压缩至0.78kg,相当于两瓶矿泉水的体量。


指导教师李琳杰回忆,研发初期团队曾遭遇材料瓶颈。为解决呼吸阻力问题,聂明宇带领成员经过数百次的实验最终使用三层复合滤芯,保证过滤效率的同时呼吸阻力与送风量成正比,我们在陕西化建实测时,有工人打趣说这滤芯能塞进外套口袋。王琦指着设备侧面的磁吸式滤芯仓说,这个创新设计让更换滤芯的时间从3分钟缩短至10秒。

硬核突破:三重防护背后的科技密码

这款名为"尘界智滤"的智能呼吸器集成三大核心技术:

1.涡轮离心风机主动送风系统:气流稳定,轻便低噪

2.智能环境感知:搭载四合一环境检测预警传感器,可检测当前环境数据

3.自清洁模块:采用丝杠螺母往复运动方式来实现滤芯表面大颗粒灰尘的刮除

在陕西延长石油沐浴联合站的实测中,樊锦昊在给工人演示操作:"轻触触摸屏上的清洁按钮,呼吸器立即开始自清洁,清洁刮片正在刮除滤芯表面的灰尘。"权威机构检测报告显示,该设备在模拟粉尘环境下,PM2.5过滤效率达99.97%,呼吸阻力仅为国标限值的40%。


在团队工作台,记者发现本布满油污的《迭代日志》:第53次人机工程优化方案、第28版散热结构图纸、第156次极端环境测试记录......指导老师赵双军抚摸着这些手稿感慨:"他们用食堂餐盘做模具,拿快递盒改装测试装置,但每个数据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聂明宇团队记录本上新增的"第189次改进方案"墨迹未干。这些年轻人用两年光阴证明:真正的科技创新不在聚光灯下,而在矿井深处、在机床旁边、在每一次呼吸与心跳的同频共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