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深,谷雨将至。下午6点,四川省兴文县共乐镇的田野上一片繁忙景象。虾塘边此起彼伏的欢笑声,养殖户们正将活蹦乱跳的小龙虾捕捞上岸,虾钳撞击塑料筐的“咔嗒”声,奏响了这个西南最大稻虾基地的丰收序曲。
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养殖基地,兴文县的稻虾养殖面积已达到7.5万亩。随着产业规模扩大,收购环节农户身份核验、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等征管风险依然存在,对此,国家税务总局兴文县税务局将第34个税收宣传月主战场设在田间地头,用“一本台账、三方联动、四季服务”的实招破解产业征管难题。
“稻虾产业坝坝会”在同乐农业公司开讲
一本台账管好收购全流程
“哗啦——”随着地笼出水,个大肥美的小龙虾倾泻而出,在塑料筐中翻腾跳跃。同乐农业负责人高强手持电子秤,向税务人员演示收购流程:“每天凌晨4点,合作社从全县331余户虾农处收虾,按规格分拣后,4钱以下的每斤30元直供本地餐饮,6钱以上的今晚就能空运到南京、上海,每斤价格超60元。”
在同乐农业收虾现场,税务干部与企业财务人员共同查验收购发票台账。“我们规范了‘农户身份核验-交易数据采集-农产品收购发票开具’三步操作法,确保每笔收购业务可追溯。”公司财务总监彭鑫钰展示着虾农电子档案:“这两年,经过税务部门多次宣传指导,向虾农讲解提供相关资料给收购企业的必要性,农户们心里有了底,资料提供配合度提升了30%以上。”
兴文县虾农正在捕捞小龙虾
三方联动解产业共性难题
同乐农业公司院坝内,税务、畜牧、司法部门联合举办的“稻虾产业坝坝会”正火热进行,畜牧专家讲解水质监测技术,司法人员普及合同规范知识,税务干部现场发放《政策问答手册》,普及农产品发票开具等政策知识点,并解答涉税问题。
“请教个事儿!”四川根源小龙虾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邓安芳问道:“公司自己流转有土地种养龙虾,有时销量大时会临时收购其他农户的龙虾,这种属于自产自销吗?”税务干部翻开政策本回应道:“根据政策规定,收购其他农户的龙虾再进行销售,不能认定为自产自销,收购后进行再养殖,即可认定为自产自销。”欢声笑语中,23个涉税疑问迎刃而解,4条优化电子发票申领流程等建议被认真记入工作本。
税务人员正在讲解税收优惠政策
四季服务护产业发展根基
在“中国早虾之乡”的金字招牌下,兴文县共建有10个川南早虾科技示范基地。这里每寸水土都跃动着财富密码:2万吨年产量稻虾撬动3.5亿元产值,50余户农家的钱袋子随着虾塘涟漪荡出万元增收的圆晕。
“春季投放虾苗时,税务人员就来宣传自产农产品免税政策;夏季收购旺季,教我们规范开票;秋冬加工季,又辅导进项税抵扣。”同乐农业负责人高强细数着税务服务节点。
针对兴文稻虾产业“一季稻、三季虾”的生产周期,兴文县税务部门主动收集全县20家稻虾养殖公司、21家专合社、320户养殖大户的涉税需求,以融入式监管服务护航特色产业规范发展,推出“稻虾共作服务包”,将政策辅导嵌入养殖、收购、加工全环节。2024年至今,全县稻虾产业累计享受税费优惠50余万元,惠及85%的养殖主体。
税务人员正在给专合社讲解税收政策
夕阳西下,载有“兴文石海小龙虾”标签的冷链车驶向远方。从粗放养殖到规范经营,从分散经营到产业链协同,在这片川南的沃土上,法治化、规范化的税收治理实践,为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正如税务干部在培训会上强调的:“合规不是束缚产业的绳子,而是护航产业远行的风帆。”
兴文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樊尚君表示,此次活动紧扣兴文县打造“川南早虾”全产业链的规划需求,以税收治理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通过规范农产品收购票据管理,强化产业链合规性,助力“兴文石海小龙虾”品牌标准化建设。下一步将深化“稻虾共作”与农旅融合场景,推动税惠红利向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延伸,为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注入税动力。(文、图/易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