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法官,你别再给我打电话了,我不同意对方要求赔偿的金额,你们判决吧!”一起标的仅3000元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因被告杨某对赔偿金额存疑,调解陷入僵局。理县人民法院积极运用“石榴籽+微网实格”联动机制,这起僵持多日的纠纷迎来转机。最终,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仅用时30分钟便达成和解,这一案例成为理县人民法院创新解纷模式的生动注脚。
面对杨某的抵触情绪,理县石榴籽调解中心迅速启动“石榴籽+微网实格”联动机制。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当地网格员,详细通报案情,并与网格员共同商讨对策。依托该机制,基层网格充分发挥贴近群众、熟悉民情的优势,成为化解矛盾的“前哨站”,成功将一起棘手的交通事故纠纷化解在一线,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难事联调速决”。
在此次纠纷化解过程中,网格员充分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三大创新解法,成功打破了调解僵局。其一,网格员变身“信息雷达”,案件受理后,法官迅速与被告所在网格员对接,获取杨某家庭收入、信用状况等关键信息,精准定位到“经济比较困难但履行意愿尚存”的调解突破口,为后续调解工作奠定基础;其二,网格员搭建“信任桥梁”,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通过走访与杨某耐心沟通,将原本严肃的“法庭调解”转化为亲切的“邻里协商”,有效消除了被告的抵触情绪;其三,依托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法官、网格员、当事人三方实现“云上见面”,构建起云端“解纷闭环”,高效促成双方签署和解协议。
理县人民法院构建的“1+4+N”协同解纷体系,是“石榴籽+微网实格”联动机制的核心架构。“1”代表石榴籽调解中心,作为整个司法服务体系的中枢,为解纷工作持续注入活力;“4”指分布在理县不同区域的4个基层法庭——米亚罗法庭、下孟法庭、薛城法庭、桃坪法庭,它们扎根基层,是为群众提供近距离司法服务的前沿阵地;“N”则汇聚了网格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乡贤调解人才等多方力量,各方协同合作,形成强大的解纷合力。“石榴籽+微网实格”联动机制充分整合了各方资源,极大提高了纠纷化解效率。将司法服务延伸到基层治理末梢,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理县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化“石榴籽+微网实格”工作模式,进一步织密风险预警网,及时发现潜在矛盾纠纷;做实多元解纷网,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矛盾化解;筑牢法治保障网,为纠纷解决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通过将司法服务深度嵌入基层治理末梢,实现“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矛盾早化解”的治理新格局,为理县社会治理现代化与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法院智慧与力量。(文、图/陈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