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蒲江专场。蒲江县委副书记、县长赵钢等围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生态福地大美小城”主题,向外界展示这座千年古县的创新发展路径。
蒲江县地处成都、雅安、眉山三市交汇处,辖区面积5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6万人。近年来,该县紧扣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以“三金三两三前”为发展密码,走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在产业发展方面,现代农业、特色工业和生态经济构成“三张金字招牌”:拥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茶叶、柑橘、猕猴桃连片种植面积达60万亩,通过全国首创的“两个替代”工程实现273项农残“零检出”,培育出全国首个带“碳标签”的猕猴桃和柑橘产品,年农产品销售收入超120亿元;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集聚346家企业,生物制造产业全球市场占有率超70%,工业对县域经济贡献率达37%;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新打造田园生态商务区,生态价值转化经验入选全国中小城市优秀案例。
乡村振兴领域,蒲江实现环境“颜值气质”双提升、发展“活力管理”双兼顾、人才“引育留用”双促进的“三两”成效。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生活垃圾处理率、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分别达100%和95%,空气质量常年优于国家二级标准,获评“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实施“五个一工程”推动集体经济全面破2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前列,数字乡村建设入选省级优秀试点。通过“蒲江十条”政策引进百名高层次人才,培育3万余名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全省首批“新农人”试点县。
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蒲江坚持功能配套、民生福祉、社会治理“三个走在前列”。建成300亩零碳森林体育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省均15%,获评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与省人民医院合作使县域就诊率超90%,引进成都七中、盐道街小学等名校,3300余名县外学生来蒲就读。依托“智慧蓉城+微网实格”治理体系,群众满意度连续6年全省第一。正在建设的蒲江铁路物流港纳入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核心区一期投资17.2亿元,预计2026年底建成后将形成年500万吨货运能力。
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详解特色发展实践。通过打造明月村1.0、铁牛村2.0到田园生态商务区3.0版本,构建“低密度、国际范”产业社区,严格执行“三不许两必须”生态底线;中德园区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县92.7%,2024年外贸进出口增长41.78%居全市第二;实施“两个替代”工程提升品质,品牌价值达426.57亿元,配套240余家冷链企业形成完备物流体系,2024年农产品网销额突破38亿元。
民生领域亮点频现。蒲江通过天然林户籍制度、长滩湖水源保护等项目打造生态本底,5月将开放“成都看雪山”观景平台。县长赵钢回应市民关切,宣布启动全民健身综合体育馆建设,利用城市“金边银角”打造社区运动场,全县人均体育场地3.94平方米超省均55%。科大讯飞四川公司总经理祝伟杰分享落户体验:田园办公环境与“综合查一次”“企业接待日”等创新服务结合,配合高铁“人才10元通”、名校合作办学等政策,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当前,蒲江正加速推进投资17.2亿元的铁路物流港建设,2026年运营后将与青白江港形成南北呼应。随着明年天府至朝阳湖铁路通车,蒲江至成都通勤时间将缩至20分钟。这座以0.013%的国土面积贡献全国70%生物制造细分产品的西部小城,用生态价值转化的创新实践,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文/胡韬 图/蒲江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