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国家税务总局长宁县税务局以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为契机,探索“税宣+非遗”融合路径,联合三江新区税务局、江安县税务局,以邀请大学生税收普法志愿者和税务干部共赴“三堂课”的形式,在非遗小镇开展税收宣传活动,让非遗传统与税法宣传共同描绘出“税收·法治·公平”的美好图景。
追寻匠心:共赴一场“以竹为媒”的文化解码课
在长宁县竹产品展示交易中心,精美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竹制建筑,飞檐翘角间尽显古朴雅致,斗拱交错处皆蕴匠心巧思,让参观者恍若置身东方美学画卷。大学生与税务干部们穿梭于各具特色的展厅:从弥漫竹香的“竹食厅”,到琳琅满目的“竹具文创厅”,从热火朝天的“全竹宴”菜品研发制作现场,到展现现代竹建筑科技的建材展厅,透过“一根竹子”感受“多类产业”的蜕变历程。
参观期间,税务干部化身讲解员,为大学生们讲述了税收支持一系列竹加工企业发展的故事,从农产品增值税免税优惠,到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细致的讲解让大学生们更直观感受到税惠政策如何护航竹产业“拔节生长”。
经纬交织:共赴一节“蔑香浸润”的非遗体验课
非遗竹编工坊体验馆内,青篾特有的清香沁人心脾。宜宾市级非遗传承人万老师手持十二根竹篾,现场指导大家编制竹篮。“首先请大家取出三根竹篾,用左手拿住,再用右手拿住一根竹篾,竹编呢,讲究的是挑一压一,被挑压的篾条我们就称为‘经’,编制的篾条我们就叫‘纬’。”万老师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手把手帮助大家解决编制竹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竹编之道,贵在心细手稳,跟随万老师的节奏,大学生和税务干部们用心感受着“指尖上的非遗”。过了不久,桌上一排排竹篮便初具雏形。编织期间,万老师还结合自身经历,与大家分享了从小作坊到竹编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故事,并表达了对税务部门一如既往支持非遗传承发展的感谢。
春风化雨:共赴一堂“干货满满”的政策普及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是否需要交增值税吗?”在竹韵流淌的课堂上,税务干部以“税收赋能非遗”为主题,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为大学生们精心准备了一堂涉农税收政策解读课。
以竹编、竹笋、竹荪等为例,税务干部详细讲解了什么是自产农产品、农业生产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税收链条以及农产品进项税额如何抵扣等内容,让大家对涉农税收政策有了更全面更直观的了解。“要是毕业后我们返乡创业,这些知识可都是‘创业宝典’呢!”大学生小李认真地记下了满满的政策干货。
紧扣税收宣传月主题活动,税务部门将政策宣讲融入文化体验,在大学生心中种下“税惠乡村”的种子,实现了税法宣传与实践育人的双向奔赴。下一步,长宁县税务局将持续深耕税收宣传,精准释放税收红利,让漫山修竹在税惠养分中挺秀成林,让传统产业持续焕发新的活力,护航非遗产业在发扬传承之路上迈出新步伐、焕发新生机。(文、图/李宛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