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见证新甘肃 > 正文

《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视角下破解甘肃水资源短缺问题研究》专题调研座谈会在兰州召开

2025年4月27日,《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视角下破解甘肃水资源短缺问题研究》专题调研座谈会在兰州召开。


中国水利学会秘书长段虹主持座谈会并发言,他表示,在中国科协的统一要求下,中国水利学会组织开展的本次“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视角下破解甘肃水资源短缺问题研究”专题调研活动,旨在全面了解甘肃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各方面需求,特别是甘肃省及相关地市的意见建议,破解甘肃水资源短缺问题。而今天召开座谈会,更是进一步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务实举措。

中国工程院张建云院士、邓铭江院士,水利部水资源司原司长杨得瑞,水利部规计司原一级巡视员高敏凤司长,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富生,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胡庆芳、张海滨正高出席座谈会并作发言。甘肃省科协、省水利学会、兰州大学、省水投集团公司等相关领导,以及甘肃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等省直部门及单位负责同志和省水利厅有关处室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甘肃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曾有孝在座谈会上汇报了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曾有孝表示,水资源短缺、生态本底条件脆弱等始终是甘肃的“痛点”问题,本次中国水利学会组织开展的“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视角下破解甘肃水资源短缺问题研究”课题调研工作,对促进甘肃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导破解甘肃省水资源困境意义重大。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甘肃省境内70%的国土面积为干旱半干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甘肃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生态环境最脆弱和水旱灾害最频发的区域之一。而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与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及耕地的分布不匹配是甘肃省基本水情。


长期以来,甘肃省各级水利部门围绕破解甘肃水资源短缺问题,统筹谋划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落实,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持续提升;印发实施《甘肃省水安全保障规划》,确定了“西控、南保、东调、中优”的水安全保障总体思路;制定《甘肃省水网建设规划》,提出构建“四横一纵、九河连通、多源互济、统筹调配”的水网建设格局;深入开展南水北调西线谋划研究,完成《甘肃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资源细化配置方案及配套工程规划》,提出我省对西线工程的水量需求、配置方案和工程布局;持续开展河西走廊生态修复及调水方案研究。甘肃省针对河西走廊地下水超采、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脆弱等问题,正在谋划实施引大延伸增效、景电灌区现代化改造等工程,并启动了河西走廊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

曾有孝最后建议,支持并帮助指导甘肃省建设白龙江引水工程。呼吁国家在“八七”分水方案优化调整中给予甘肃支持和倾斜,增加甘肃水量指标。全面开展甘肃省河西走廊实地调研工作,指导帮助甘肃省解决河西走廊水资源困境。将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全部纳入西线一期工程供水范围。

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和产业进一步向重要经济区、城市群集聚,水资源区域平衡和跨区域配置的任务更加艰巨,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由此调研组将以本次调研为起点,认真梳理各方提出的意见建议和创新思路,组织院士专家团队继续深入开展研究。重点围绕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构建、跨流域调水工程论证、节水技术创新应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向,形成调研成果。后续将开展多次咨询会,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甘肃破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决策参考,以实际行动支持甘肃水利高质量发展。(文、图/甘肃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