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这地也没人种,抛荒就抛荒呗!再说,种粮食又赚不了几个钱,你们爱咋办随便!”海沧自然资源所副所长张勤,刚和街道、执法中队的同事赶到卫片整改现场,就听见老陈扯着嗓子抱怨。
老陈承包了眼前这片地。望着杂草丛生的耕地,我心里五味杂陈,知道接下来的工作不好做,却见老张笑着走到老陈身边,递上一根烟,和他唠起了家常:“陈叔,我理解您,种粮食辛苦,您有难处,我懂。但您看这耕地,可是咱的命根子啊。”老陈哼了一声:“耕地是命根子,能当饭吃还是能当钱花?”老张笑了笑,给他讲起前几年发生的一件事。
邻村有个周大爷,同样不想种地,他把耕地改成停车场,搞副业收租金。当时自然资源所的工作人员一次次上门劝说,周大爷根本听不进去。后来落实政策,周大爷不仅要把停车场恢复成耕地,还面临着罚款。这一来一回,钱没赚到,还搭进去不少。老张说:“陈叔,这耕地保护政策那是碰不得的红线啊。这地虽然现在抛荒,但它的价值可大着呢。现在政府越来越重视农业农村发展,投入也越来越大,乡村振兴,这可都是机会啊!再说了,现在政策也好,粮食一年只要种一季,一年当中完全可以多次轮换着种些经济价值高的蔬菜,政府也会帮忙牵头好的农业项目,这样又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
听了这话,老陈的神色稍微缓和了些,但还是有些犹豫:“话是这么说,可现在让我马上种粮食,我也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啊!”老张赶忙趁热打铁:“陈叔,您放心!我们不是只督促您整改的,后续也会给您提供帮助。现在有不少农业补贴政策,像是地力补贴,每年的种粮补贴等都能减轻您的成本负担。而且我们也会联系农业技术人员,给您指导怎么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同事们也在一旁帮腔:“陈叔,保护耕地是为了咱子孙后代着想。要是大家都不种地、把耕地毁了,以后大家吃啥呢?”老陈沉默了许久,说:“我听你们的,但你们可得说到做到,帮我解决困难。”
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张和同事们帮老陈申请了耕地地力补贴,联系农业专家为他“量身打造”种植方案。老陈也慢慢有了干劲,看着他在地里忙碌的身影,我知道,这片耕地又有了希望。
在守护耕地的道路上,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每一次的劝说、每一次的帮助,都是为了守住宝贵的耕地,守住我们的粮食安全底线,守住未来的希望。(温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