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假日,等待在武侯祠博物馆门口的游客已排成长龙,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怀着对三国文化的向往,共赴这场文化盛宴。据统计,今年五一假期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共接待观众约45万人次,同比增长超10%,文创收入增长超50%。
超高人气并非偶然,而是武侯祠文化自信的底气。诸如这个假期,武侯祠博物馆“buff叠加”。“古风场景+非遗集市+沉浸演艺+交互体验”多元一体的创意活动、涵盖文物美学、生肖文化、君臣佳话等多方面的精品展览、以人为本的暖心服务……再度让武侯祠成为成都顶流打卡地。而在这一次次探索和尝试中,武侯祠通过“文化+”模式,构建了“文博展陈+演艺体验+数字科技+文创消费”的全产业链生态,实现了传统文化“可观赏、可体验、可带走”的消费闭环,这一套“组合拳”更为成都文旅注入强劲动能。
古韵新篇绘盛景,六大活动燃爆五一
5月1日-5日,“蜀汉百景集·青梅煮酒话英雄”主题活动在武侯祠盛大举办。开街仪式、主题演出、点位表演、戏剧巡游、非遗集市、互动体验六大主题活动构建起沉浸式三国世界。
入画台沉浸式主题演艺《青梅煮酒话英雄》通过舞蹈、杂技、情景演绎、歌曲和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将三国豪情一幕幕呈现在观众面前。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先生边录像边感叹:“这种把历史故事搬到眼前的表演,比看纪录片生动多了!”同时,百戏坊《蜀国百戏》的川剧变脸、演武场《三国群英荟》的传统武术表演和醉意楼《戏说三国》的沉浸式说书,吸引了游客阵阵喝彩。
这边演出人气爆棚,那边集市也热闹非凡。非遗集市上,绵竹年画摊位前排起了长队,浓郁的色彩与古朴的线条吸引着游客驻足。来自杭州的大学生小周握着滚筒,小心翼翼地将油墨均匀涂抹在雕版上,随后覆上宣纸,用棕刷轻轻按压:“原来年画制作这么讲究,力度和角度都有门道!”揭开宣纸的瞬间,一幅色彩鲜艳的年画呈现眼前,她兴奋地举起作品与同伴分享。“今天已经有上百位游客体验了,大家都对亲手制作年画特别感兴趣。”工作人员一边协助游客调整纸张,一边笑着说,“不少人还把自己拓印的年画当场装裱,准备带回家作纪念。”
三国文化展新颜,五大展览点亮五一
除了多元的主题文化活动,武侯祠博物馆五一假期推出的五大精品展览同样深受广大游客追捧。展览涵盖三国文化、文物美学、生肖文化、历史人物等多个方面,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传统文化之旅。
“名垂宇宙——诸葛亮遗存精选系列展之祠堂不可忘”“明良千古——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合展”“祠庙千秋——成都武侯祠历史文化主题展”三个展览是游客逛武侯祠后必打卡的展览。“先参观遗迹,再逛一下展览,结合讲解员的全程讲解,这才是游玩武侯祠的正确打开方式。”河南游客张先生自豪地分享自己的武侯祠打卡攻略。
此外,“礼蕴天地和合致美——文物里的东方生活美学展”和“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也深受广大游客喜爱。“没想到在成都武侯祠还看到了故宫博物院和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国宝文物。”山东游客李先生在看完“礼蕴天地和合致美——文物里的东方生活美学展”后直呼“这一趟值了!”
暖心服务优体验,宾至如归绽笑颜
“游客请往这边走,巡游马上开始!”志愿者周峰金身着蓝马甲,耐心为游客指引方向。五一期间,数十名志愿者分布在园区各个角落,成为流动的“活地图”。“每天要回答几百个问题,但看到游客满意的笑容就觉得值了。”周峰金擦着汗笑道。
这个假期,无数个“周峰金”在讲解、票务、安保、保洁、演员等多个工作岗位上用专业的知识服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在这里,“五一我在岗”不再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实践。
此外,假期间为应对客流高峰,博物馆优化了参观动线,在休息区、游客中心整齐摆放着饮水机和充电设备。同时,博物馆还根据实时客流动态及时调控入场节奏,同步进行延时开放,确保游览舒适度。以观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优化更展示了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博机构以人为本的要领,也正是因为深谙以人为本的核心,武侯祠博物馆才通过一场场精彩活动、一次次创新尝试、一项项暖心服务,努力成为传统文化现代表达与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生动范本。(文/郝斌 图/武侯祠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