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正文

川渝河长制五周年⑤丨琼江巨变背后的治理密码

5月8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川渝河长制五周年合作成效新闻发布会。会上,重庆市潼南区副区长、区副总河长廖世祥以琼江治理为例,向外界展示了川渝两地协同治水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潼南区以12.27亿元重金投入,在琼江流域沿线展开系统性水环境治理。新建的246公里雨污管网如同“地下血脉”,将22座镇级污水处理厂串联成网,74公里管道清淤工程彻底疏通“毛细血管”。随着双江、柏梓等场镇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琼江水质连续四年稳定保持Ⅲ类标准,2023年更跻身重庆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川渝河长制联合巡查琼江(四川省河长办供图)

“过去卡车能在水白菜铺就的河道上行驶,如今专业清漂船成了水上主角。”廖世祥用对比勾勒出琼江的蜕变。潼南区创新“国企兜底”模式,组建23支清漂队伍,配备7艘大型清漂船和50名专业人员,将河道保洁精度提升至“街道级”标准,岸线水面一体化清扫机制,让“水清岸洁”从愿景变为日常风景。

同时,潼南区以琼江幸福河湖建设为契机,串联30公里亲水岸线,建成文化景观、亲水休闲等设施100余处,打造花漫琼江、彩虹滑道等景点,嵌入张鹏翮廉政教育基地、农耕文化乡情馆等元素,形成“一条琼江河,两岸风景线”的美丽画卷。据了解,当地群众人均年收入因此增加了近万元。2024年,琼江成功创建为重庆市幸福河湖。

潼南区还携手四川遂宁、资阳及重庆铜梁等地,以《河长制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搭建起跨省协作平台。交叉互巡、联合执法等10余项机制的实施,将“分段治水”升级为“全域共治”。针对省界河段管理盲区,首创“一河共管”模式,使跨界河道告别“三不管”困境,该创新实践三度亮相央视《新闻直播间》,并被水利部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胡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