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税收工作,不断推进税收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近年来,泸州市纳溪区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以“四化同步推进、城乡融合共兴、五片(区)协调联动”为工作总抓手,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深入推进税务领域改革,统筹兼顾“减”与“收”,在“政策输血”和“服务活血”上精准发力,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做强产业支撑,切实扛牢中心城区使命担当。
以税辅政
助力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注重发挥税收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作用,聚焦重点产业,做好经济分析,推动实体经济加快发展。
加强税源研判分析。围绕培植壮大税源的需求,扎实开展月度、季度、年度经济观察分析和行业专题分析,做好税收预期测算、涉税风险评估和涉税政策辅导,全面反映经济形势变动和政策落实效果,切实增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研判的预见性和敏感性。202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4.2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亿元,连续三年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区。
瞄准产业深入挖潜。聚焦服务培育优良产业生态决策,从税收视角把握制造业、现代农业、批发零售业等重点行业走势,用好税收大数据分析产业发展质效。参考《税收视角下对纳溪化工产业发展的思考》等30余篇咨政报告辅助决策,助力泸州泸天化化工园区成功认定省级化工园区,加快构建以化工新材料为核心的“1+N”现代化产业体系。
持续深化税收改革。健全“党政领导、税务主责、部门协作、社会协同”的税收共治体系,全力做好依法征收、管理促收、培源增收“三篇文章”,建立发改、财政、自规、税务等部门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交换资产处置、土地出让以及工程项目拨付等情况,推动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互通、监管互动、执法互助,打造税费精诚共治的“纳溪样板”。
以税惠企
助力经营主体减负快行
全面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以最快的速度把政策“及时雨”下到企业心坎上,助力企业纾难解困。
释放税惠红利。延伸“政策找人,税惠上门”服务触角,分类梳理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并汇编成册,利用税收大数据精准匹配纳税人,提供“一对一”“点对点”政策辅导,动态跟踪监测,切实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2024年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等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6500余万元,新增各类经营主体近3000户,A级纳税人同比增长17.7%。
深化银税互动。深挖“税银企”合作潜能,强化纳税信用评价结果运用,定期召开“银税互动”工作联席会,帮助企业运用自身纳税信用信息,精准衔接合作银行及其贷款产品,为企业授信额度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大数据支撑,助力企业享受诚信纳税红利。2024年累计为350户次纳税人促成“银税互动”授信金额达4.3亿元。
护航健康发展。聚焦“服务+监管”同发力,重点开展税收优惠政策应享未享、不应享而享的风险筛查和应对处置。立足纳溪经济发展现状,聚焦化工、酒类、茶、竹等行业企业,持续健全经科、农业农村、税务等多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全面整合多项涉税关联数据,不断充实调整完善涉税监管指标,护航企业合法合规、持续健康发展。
以税赋能
助力营商环境创优升级
把握税务部门离经营主体最近特性,紧紧抓住税收征管服务这个“小窗口”,不断优化全区营商“大环境”。
提升办税便利性。认真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部署,推进办税服务厅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动态调整“6+2+2+1”窗口模式,实现更多涉税费事项“一窗办结”“只跑一次”。扎实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持续推进办税缴费流程优化、资料简化,探索实现“跨域办”“批量办”,部分业务通过集约化处理办理时长压缩65%以上,纳税服务好评率达100%。
推进税务智能化。充分运用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等平台,深化“辅导办理一体化、流程处理扁平化、税费服务智能化”,有序推进“跨省通办”“川渝通办”事项落地,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6.7%。大力推广“数电票”等智慧税务办理方式,设立线上咨询专区和智能客服系统,实现“7×24小时”不间断服务,线下办税人数同比下降38%。
助企服务常态化。聚焦经营主体发展需求靠前服务,常态化开展“税企面对面”和“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活动,提供个性化、全周期、跟进式税费服务,强化对纳税人缴费人合法权益保障和合规经营引导。推出重大项目“绿色通道”“限时办结”服务,全方位解决项目涉税问题,有力推进年产10万吨绿色精细化学品等项目开工建设,石龙岩码头、宝晶玻璃扩能技改等项目建成投用,推动“项目增量”转化为“效益增量”。
下一步,纳溪区将始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心任务,聚焦市委、市政府“项目攻坚”工作主题,加力加劲抓改革促发展,进一步深化税务领域“放管服”改革,千方百计培植税源,厚植经济发展财力根基,以税惠活水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以高水平税收工作推动纳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决扛牢中心城区使命担当,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纳溪新篇章。(文、图/泸瑞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