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蕨溪镇,有这样一群可敬的人:他们曾手握钢枪戍守边疆,如今褪去戎装扎根乡土;以军人本色赓续报国壮志,在阡陌田野间铺展振兴画卷。从“兵支书”领航乡村发展,到“红课堂”厚植红色基因,从“志愿先锋”守护万家灯火,到“创业尖兵”激活产业脉络。他们是蕨溪镇退役军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点点星火点缀在一幅幅村庄美、村民富、乡风好的“和美乡村”新画卷中。
头雁领航:“兵支书”扎根基层,夯基强本兴产业
走进蕨溪镇北江村,千亩连片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村党总支书记、退役军人唐才宏正在田间检查施工情况,与村民畅谈规划,向施工方提出整改意见。唐才宏,2009年退役回乡创业,2021年当选村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上任以来,他带领村两委班子结合村情,大力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夯基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投资600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天府粮仓”蕨溪仓项目落户北江村,有力增强了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在唐才宏带领下,完成土地集中流转经营303户1017亩,为村民提供季节性用工200余人次,共增加经济收入4.6万元。同时,积极配合泥溪岷江特大桥、岷江沿江快速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工作。通过几年努力,北江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宜宾岷江蔬菜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宣化村俯瞰图
“一个人富不是富,带着大家一起富才是富。”宣化村党总支书记、退役军人赵德军激动地表示。见到赵德军时,他正戴着草帽,在流转土地里打理西瓜苗。宣化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赵德军利用宣化村的天然优势,以宜宾岷江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积极引导村民和经营主体发展蔬菜种植,将宣化村打造成为蔬菜园区核心区。同时,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引领园区道路、蔬菜大棚、种养循环、农业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等方面提档升级改造,宣化村蔬菜产业标准化和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村民收入得到显著提高。2024年,宣化村蔬菜产业产值增长1200万元,增幅达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0.32万元,且高于全镇平均水平。
在蕨溪镇,共有8名像唐才宏、赵德军这样的“兵支书”,他们怀揣“脱下的是军装,脱不下的是建设家乡”的信念,在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续写着军人的担当——以党建引领凝聚民心,用特色产业开辟富路,推动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促进乡风文明春风化雨,实现生态治理点绿成金。这些昔日的军营尖兵,正蜕变为乡村振兴的先锋力量。
薪火相传:红色宣讲润心田,铸魂育人树新风
在蕨溪镇小学开学仪式上,90岁的复员军人王正发老人坐在椅子上,颤巍巍地敬了一个军礼,向学生们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那惊心动魄的血战往事。
在红光村的会议室,老复员军人徐绍明正深情地向党员和村民们讲述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亲身经历,令人热泪盈眶。这场生动的红色教育课,让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的厚重,珍惜当下和平,更激励着大家传承、弘扬先辈的英勇精神。
蕨溪镇“红色宣讲团”成立于2022年,由10余名退役军人组成,年龄最大的是现年90岁的老复员军人。作为镇“红色宣讲团”老兵讲师,他们以亲身经历开展红色教育,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在学生教室讲述战斗故事,在农家院落传唱红色歌曲,在古榕树下畅谈发展变迁……通过鲜活的案例,既展现战争的残酷与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又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艰苦奋进历程,让红色革命精神深入人心,教育一代又一代接班人厚植家国情怀,树立保家卫国的理想信念。
热血丹心:志愿服务显担当,危急时刻冲在前
2020年8月18日,蕨溪镇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灾,施加村、火箭村、宣化村、泗水村等河心坝区民房被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武装部闻汛而动,迅速集结一支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民兵队伍,紧急营救受灾群众。民兵队伍联合多方救援力量,乘坐冲锋舟挺进灾区,连续奋战70多个小时,将受灾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实现全员安全避险。洪峰退去后,他们又肩扛铁锹火速投身灾区清淤、修路工作,帮助灾区恢复生产生活、重建家园,被百姓赞誉为“穿迷彩的守护神”。
民兵队伍在“8.18”特大洪灾灾区清淤
在上级部门指导下,蕨溪镇创建了“赵一曼老兵志愿服务队”。这支“永不褪色”的退役军人队伍,始终活跃在服务群众第一线。他们是调解邻里矛盾的“贴心人”,是学校门口守护安全的“护学岗”,是田间地头推广农业良种良法的“农技员”,是森林火灾、防汛救灾时的“突击队”……橄榄绿的身影,绘就了乡村振兴道路上最温暖的色彩。
勇立潮头:就业创业展新颜,引领帮扶拓新篇
镇党委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通过全面摸底排查,建立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信息台账,精准掌握退役军人就业取向、创业意愿等动态信息。通过综合运用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岗位推送、职业技能培训等多元化方式,累计帮助16名退役军人在企业、消防、辅警等领域实现就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基层建设的生力军。
沐浴着政策的春风,蕨溪镇退役军人在就业创业浪潮中闯出新天地、干出新业绩、彰显新担当。其中,“兵主播”蒋友伦通过抖音直播带货推广家乡生态农副产品,年销售生态粮食土猪肉及其他特色农副产品达30万元;“兵理事长”周海牵头成立农业专合社,带领家乡父老规模化发展茶用栀子花,实现年产值100万元;“兵支书”张梦强组建的物流团队和“兵老板”关杰健投资100多万元运营的宾馆,更秉持“军人优先”原则,带动多名退役军人及其家属实现就业。
从军营的钢枪卫士到乡土的犁铧耕耘者,从沙场砺剑的铁血战士到乡村振兴的奋斗先锋,蕨溪镇的退役军人们把对祖国的忠诚化作建设家乡的热忱。他们用军人的脊梁托起致富梦想,用赤子的热血捂热百姓心窝,用信仰的光芒照亮振兴之路。在这片生生不息的乡土上,这群最可爱的人正以永不褪色的军人本色,谱写着“此身许国,亦可许乡”的时代赞歌!(文、图/文婧 邱长红 朱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