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税改看四川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四川巴中:巧施税惠“复合肥” 一颗小桑葚带活一个村

这几天,走进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云台镇福寿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百亩桑林,空气中都弥漫着桑葚的清甜,在绿叶的簇拥下,一颗颗紫色的果实挂满树梢,令人垂涎欲滴。

游客们远离喧嚣的城市,穿梭在桑葚果树间,一边品尝可口的桑葚,享受着桑葚从树上到嘴里“最短距离”的快乐,清香与甜味顺着舌尖滑出,溢满唇舌,一边将精心挑选的桑葚放进篮子里,带回去给亲朋好友品尝。

“桑园里共有无核大十、台湾长桑葚等4个桑葚品种,面积有100多亩。每年4-6月份成熟,因为我们这里日照充足,产出的桑葚肉质油润、酸甜适口、个大肉厚。一到节假日,来园区采摘的游客非常多,大家都夸这桑葚好吃。”平昌县福寿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军锋介绍道。

“今年桑葚的产量预计有八万斤左右,产值大概能到八十万元,整体效益还不错。除了桑葚,我们还种植有桃子、杏子、车厘子等多种水果,我们也希望通过水果产业和休闲采摘,把更多人气带到乡村来,带着周边村民一起增收致富,再加上国家政策好,种植水果和销售水果都可以享受农产品自产自销免税政策,税费减免不仅保障了‘果篮子’,也让我们的‘钱袋子’更鼓了。”高军锋说:“以后我们还打算把鞍山村打造成一个文旅综合体,做到‘四季有花果、全年可游玩’。现在已经建成了水果采摘基地、蔬菜种植基地,教学研学基地,还配套了地域特色瓦灰鸡、鹅这些生态养殖,打造一个集吃、住、玩于一体的度假胜地,用咱们绿色生态的农产品和特色体验,让乡村旅游更有吸引力。”

桑葚不仅有颜值,也有价值和产值,近年来,鞍山村的桑葚产业已经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让村民们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这段时间桑葚已经成熟了,我们天天都在里面摘桑葚,在平时没得桑葚摘得时候,就在里面除草、施肥,只要天天这样干下去,一年还是挣不少的钱,我们日子就越来越好过了。”鞍山村村民说道。

“我们果园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销售量也随之‘水涨船高’,但纳税申报和销售开票对我们来说一直是个麻烦事,果园前期投入比较大,我们作为个体户,平常都忙着照顾果树,尤其是这个时节,采摘和卖果子都忙不过来,对于税收政策更是不懂,税务处理上就很头疼,总是害怕有风险。”高军峰说:“近年来,税务部门对我们加强了政策辅导,这帮助我们规范了财务管理,完善了内部管理流程,规避了很多税务风险,为我们长期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解决了向果商销售的后顾之忧。”

为助力果农果企抢抓采摘季,税务部门定期走访问需,与水果种植农户、村干部等围桌而坐,针对税收优惠政策、农产品个人代开发票等关注度较高的问题“面对面”解答指导,切实解决农户农企涉税问题,助推夏果无忧畅销,把一颗颗“红果果”变成“金果果”。

下一步,税务部门将持续聚焦地方特色产业,应时应季不断开展政策辅导、合规引导、税法宣传等一系列服务举措,以上门服务为立足点,用心施好税惠“复合肥”,用情输好服务“营养液”,助力产业树上结“金果”,为助农致富、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税力量。(文、图/刘元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