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安全教育走出展馆、走进公园、走进校园、走进旅游景点会迸发出怎样的生命力?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用三年时间交出创新答卷:投入325万元建成四大安全文化阵地,让100余万群众在休闲散心时学会急救技能,在游玩中掌握防灾知识,在家门口筑起生命安全防线。
“小马达,你知道你摸的那个有感叹号的标识是什么吗?那叫警告标志或注意危险标志,看到这个标识的时候,我们就是要注意安全了。”傍晚6点,永定区体育中心安全文化公园内,市民苏女士正带着孙子在学习安全生产标识。这个将23个安全标识构建成可翻阅、可触摸、有趣味的宣传栏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散心带娃接受“安全教育打卡地”。
“以前觉得安全宣传是‘高大上’的展板,现在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生活场景。”苏女士指着公园步道上的安全提示牌说。这些融入永定消防设施、卡通人物的安全设施,正是永定区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自2022年起,该区以“五个一百”工程为抓手,将安全知识转化为可触摸、可互动、可传播的公共产品。
在永定体育中心安全文化公园,安全文化与运动健身实现了奇妙融合。应急避灾点变身“网红打卡地”,微型消防站外墙绘着永定红柿图案,消防水管做成机器人模型。“我们特意将安全设施设计成吸引人的造型,让游客在拍照时就能记住安全标识。”永定区应急管理局局长曾志钦介绍,安全文化公园建成后,每天来这里锻炼的人都会看到,有些人带着孩子来玩的也会教育小孩子学习安全知识,大家在玩中学,学中玩,一举多得。
在永定二中安全文化示范园,客家围屋的建筑形制与现代安全科技碰撞出独特的火花。这座投资134万元的安全文化园,集安全文化示范园、应急避灾示范点、微型消防站、公共安全数字体验馆、安全宣教联播场所、航空应急救援直升机起降点六大功能于一体。
“目前,已接待近6000名城区中小学生体验学习,区里面也将这里确立为‘城区学校安全宣教基地’,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安全意识提升。”永定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的秘诀是让安全设施‘说方言、讲故事’。”永定区应急管理局局长曾志钦道出关键。在洪坑景区安全文化公园,客家谚语被改编成防灾口诀;在河滨公园,永定革命史中的自救故事成为互动展项。这种“文化+安全”的融合模式,让安全知识真正“入脑入心”。
数据显示,永定区三年累计投入325万元,建成四大安全文化阵地,这些阵地不仅覆盖百万群众,更在自然灾害中发挥实效,通过文化安全公园,坑景区安全文化公园的应急物资储备站,为湖坑消防站紧急调拨救援物资提供了有力保障;永定二中安全文化示范园的VR体验馆,让全区城区的初高中生掌握了避险逃生的正确姿势;凤城街道河滨公园的防灾减灾电视大屏幕,让超过2.5万城区市民学会使用灭火器、制作简易担架。正如曾志钦所言:“当安全教育融入城市肌理,每个市民都成了应急预案的‘活体载体’。”(熊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