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鲜香一夏·乐享虾宴:2025年雁江小龙虾美食周启幕

千亩虾田撬动乡村振兴新动能。5月23日晚,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蜀人原乡广场灯火璀璨,以“鲜香一夏·乐享虾宴”为主题的2025年雁江小龙虾美食周正式拉开帷幕。这场为期11天的舌尖盛宴,不仅是一场味觉狂欢,更以“1+4+N”创新模式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吸引全国食客共赴这场“红色经济”的魅力之约。


四城联动:全域品鉴开启嗦虾新体验

本次活动打破传统节庆模式,首次采用“1+4+N”全域联动策略——在蜀人原乡广场举办启动仪式,同步在叮叮集市、中和镇、保和镇、老君镇设立四大特色品鉴区,并联动城区68家小龙虾商家共同参与,形成“全城吃虾、炫虾”的火热氛围。

叮叮集市:主打品质消费,精选10家优质商户带来香辣、蒜蓉、卤煮等经典口味,开幕当晚即售出1000余斤小龙虾,供不应求的盛况印证了雁江虾的舌尖号召力。

中和镇:作为“小龙虾发源地”,依托原产地优势推出非遗烹饪法,冰醉、陈皮、红糖等23种创新口味让食客直呼“鲜到上头”。

保和镇与老君镇:则以文旅融合破题:保和镇在马蹄湾景区推出“竹筏夜游+龙虾宴”,将嗦虾体验与田园风光结合;老君镇发放消费券、举办亲子钓虾赛,让游客在趣味互动中感受乡村魅力。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特别设置“小龙虾美食地图”,通过统一标识引导游客打卡,配合叮叮集市20米长小龙虾造型主灯组与全息投影光影秀,打造“白天品虾、夜晚赏光”的沉浸式体验。


产业升维:一只虾的全链蝶变

雁江小龙虾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当地对产业链的深度耕耘。目前全区小龙虾养殖面积达3.8万亩,年产量突破3600吨,通过“稻虾轮作+气候时差”模式,实现2月上市抢占长三角高价市场,单只大虾售价达60元,24小时空运直达上海餐桌。

科技赋能:保和镇马蹄湾园区引入5G传感器监测水质,实现“一田双收”亩均收益超6200元;川渝小龙虾集散中心投用全自动分拣设备,日处理量达10吨,分拣效率提升3倍。

品牌塑造:“心缘小龙虾烹饪法”入选非遗名录,麻辣陈皮、香辣糖醋等创新口味通过抖音等平台引发50万网友在线“云嗦虾”,带动2024年美食周直接消费近千万元。

三产融合:从田间养殖到餐桌美食,再到文旅体验,雁江小龙虾已形成“养殖-加工-冷链-消费”全链条。2025年预计带动商户营收增长30%,创造500余个临时就业岗位,真正实现“一只虾带活一方经济”。


乡村振兴:红虾撬动万亿级产业蓝图

活动现场,雁江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透露,当地正以小龙虾为支点,绘制“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宏伟蓝图:计划3-5年内将稻虾种养规模扩大至8.5万亩,建成10个连片千亩基地,实现年产量1万吨、综合产值12亿元的目标。

基建先行:投资建设小龙虾精加工基地与出口备案基地,推动产品进军国际市场;与川航物流共建“空中走廊”,冷链专机将虾从稻田直送全国餐桌。

农民增收:东峰镇稻虾合作社带动350户村民年均增收2000元,用工高峰期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虾稻共生”模式让每亩收益比单一种粮高3000元。


文化赋能:将小龙虾元素融入非遗展演、主题摄影等文化活动,保和镇“摇滚龙虾夜”、中和镇“虾王争霸赛”等IP持续擦亮“资阳小龙虾”名片。

从2017年首届美食节12万游客的试水,到2025年11天预计超50万人次的狂欢,雁江小龙虾节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正如现场一位食客所言:“在这里,嗦的不是虾,是乡村振兴的火红希望。”这场持续至6月2日的盛宴,正以舌尖上的鲜香,书写着“小产业撬动大发展”的时代答卷。(文、图/肖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