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杨贵妃爱吃荔枝,与她的“蜀州记忆”有关?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近日,热播电视剧《长安的荔枝》以新鲜荔枝的采摘、储存、转运为线索,重现唐代荔枝进贡长安的故事。杨贵妃对荔枝的喜爱是否与她少年时期生活在蜀州(今崇州)有关呢?


6月24日,四川成都崇州市民俗专家刘旭东结合史料记载,讲述了杨玉环在蜀州(今崇州)生活的十年对其人生的影响。

刘旭东说,中国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正是于公元719年六月初一出生在蜀州(今崇州)。其父亲杨玄琰时任蜀州(今崇州)司户。出生后的十年(公元719-729年),杨玉环均在蜀州(今崇州)度过。蜀州的文化氛围与自然环境,深刻影响了杨贵妃的艺术天赋与饮食习惯。

彼时的蜀州,是唐代重要的琵琶乐器产地,主要采用的是西北的龙门山区的木料。杨玉环天生丽质,聪慧过人,受蜀州琵琶之乡的熏陶,她的音乐、舞蹈天赋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为她后来成为宫廷音乐、舞蹈、琵琶高手奠定了基础。

蜀州十年,不仅塑造了杨贵妃的艺术天赋,更埋下了她对荔枝的“味觉记忆”。唐代正值全球气候温暖期,现在看到的唐代绘画能直观感受到唐代人穿着很凉快。温度高导致四川全境基本都产荔枝,四川盆地的荔枝种植范围远超今日,蜀州与涪陵、泸州、自贡等地同为荔枝主产区。


电视连续剧《长安的荔枝》中,主角李善德为完成“荔枝鲜运长安”的任务,历经千难万险。而历史上,杨贵妃所食荔枝,实则与蜀地密不可分。据资料记载,唐代荔枝进贡长安的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从巴蜀涪陵(今重庆)经“荔枝道”直达长安,二是从岭南(今广东、广西)通过水陆联运转运至长安。‌其中,涪陵路线因距离更短(约1000公里)、运输时间更短(三日可达),成为杨贵妃荔枝进贡的主要路线,而非后世误解的“岭南专供”。

再快的快马都无法保证荔枝从岭南到长安不腐坏,况且唐朝是一个高温时期,荔枝腐败的时间更快。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及苏轼到岭南后写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给了后人一个误会,只知道岭南的荔枝。

据北宋蔡襄《荔枝谱》记载,“天下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蜀州荔枝品质虽不及闽中,但距离长安更近。加之白居易《荔枝图序》记载:“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香色味尽去矣。”在唐代的交通条件下,从蜀地出发,快马三日可达长安,荔枝尚能保持新鲜。(文、图/李婷 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