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百年水文站:地理学子解码江河“智”感

为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其综合实践能力,近日,四川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近300名师生来到成都水文中心都江(内江)站,开展了一场生动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和专业讲解,师生们沉浸式学习了水文监测知识,全面了解了水文行业发展脉络。省水文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徐翔、办公室宣传工作人员,成都水文中心副主任李戈然、都江堰水文测报中心主任张念及相关工作人员陪同学习,并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讲解。


在活动期间,师生们依次参观了都江(内江)水文站站房、雨量蒸发场、缆道操作房、监测断面等关键区域,全面了解了水文站的日常工作。在现代化监测设备演示环节,张念结合实践需求,对遥测雨量计、水位计、固定式雷达波、视频测流系统等设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展望了水文站智能化、精准化的发展方向,使同学们对“科技赋能水文”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作为2023年四川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百年水文站的站点,都江(内江)水文站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也见证了水文事业的传承与创新。李戈然副主任以“百年水文站的坚守与使命”为主题,引领师生回顾了都江堰水文的发展历程,解读了石人文化背后的古人治水智慧,并结合水文站在防洪减灾、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生动阐释了其在历史与现实中的重要价值。“从古人用‘石人’测水位,到如今用智能设备精准监测,水文工作始终是守护江河安澜的‘前哨’。”李戈然的讲解使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专业的价值,进一步增强了投身水文事业的使命感与自信心。

“这次实践让我们跳出了课本,真正触摸到了水文工作的温度。”参与活动的学生表示,通过实地参观与专家讲解,不仅理清了水文监测的全流程,更理解了纸上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衔接逻辑,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此次实践是校地协同育人的有益尝试。下一步,中心将继续深化与高校的合作,通过完善“教学+实践”联动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贴近行业需求的学习场景,助力培养“懂理论、会操作、有担当”的高素质地理专业人才。

来源:成都水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