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见证新甘肃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阳光下的守护”媒体采访团走进定西:创新警务实践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盛夏时节,陇中大地绿意盎然。甘肃省公安厅组织的“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访团日前走进定西市公安局安定分局,深入了解当地公安机关在基层治理、矛盾调解、为民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实践。采访团发现,从“老杨说事岗”的温情调解,到“五衡工作法”的文化传承,再到“一警情三推送”的高效联动,定西公安正用一个个生动实践,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陇原篇章。


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温情化解千家忧

走进定西市公安局安定分局火车站派出所,一处朴素而温馨的“老杨说事岗”格外引人注目。一张桌子、几把椅子,配上民警送上的温暖笑脸与两杯清茶,这里已然成为化解纠纷、传递温暖的前沿阵地。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没想到杨警官一下午就给沟通解决了。”回忆起今年3月的那次调解,李先生依然满怀感激。当时,他和妻子因家庭琐事产生矛盾,甚至危及婚姻。老杨说事岗的创建者杨晓勇得知后,先分别与两人单独沟通,让他们尽情倾诉内心的委屈与不满,待双方情绪稳定后,又组织面对面调解。经过一下午的耐心工作,夫妻二人终于解开心结,重归于好。


这位扎根基层多年的民警,利用闲暇时间穿梭于社区大街小巷,挨家挨户收集社情民意,对辖区内的家长里短、邻里纠纷都了如指掌。凭借公正的态度、亲和的作风以及出色的沟通能力,杨晓勇在群众心中树立起了极高的威望。

自2024年12月成立以来,“老杨说事岗”已累计接待群众400余人次,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30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这一创新做法获得了公安部网页与人民警察网的关注报道,成为全国基层治理的“定西样本”。


承历史文脉启现代警务:五衡工作法显智慧

走进新城区派出所,则感受到了另一种创新的力量。这里坐落于美丽的人工湖畔,毗邻市委市府,地处全市政治、文化、科教、文旅中心。市政广场前的定西市地标性建筑——新莽权衡雕像,为这里的创新实践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以新莽权衡为象征符,承其公平正义文化,创新建立了‘五衡工作法’。”新城区派出所负责人介绍说。这一工作法包括用“历史衡”梳理矛盾渊源、用“情感衡”融化心理坚冰、借“法理衡”划定责任边界、凭“公序衡”维护社会良俗、靠“发展衡”寻求长远共赢。


今年来,该所共梳理各类历史性矛盾纠纷36起、化解34起,排查化解各类矛盾风险110起,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衡度会商机制,吸纳三老、乡贤、能人等社会力量,联合综治、司法、律所等专业力量,化解疑难杂症。一次衡度会商更是一场衡度讲堂,民辅警用乡音俚语巧讲政策法律、传播公序良俗,让法治之音声声入耳入心。


一警情三推送:合力织就平安网

在内官营镇,遇到了基层治理的另一种智慧。作为全市高原夏菜主要生产交易地,这里人口基数大,外来流动人口多,矛盾纠纷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特征。

面对这一挑战,内官营派出所探索建立了“一警情三推送”工作机制——接报重大警情纠纷后,在现场妥善处置的同时,及时向当地综治中心、当事人所在地村党组织以及相关行政职能部门推送,合力化解。

“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这是内官营派出所化解矛盾纠纷的真实写照。今年1至6月份,该所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74起,警情、案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

实践中,该所还总结出了矛盾纠纷化解“六步法”:劝离降温法、各自找错法、交流坦诚法、搭台引导法、夸赞感化法、讲法搁置法。“凡事要好,须问三老”,利用村社干部人熟、地熟、物熟的特点,责任区民警与镇村社干部捆绑运作,今年来主动排摸化解矛盾纠纷164起。


创新实践谱写时代新篇

当天媒体采访团深深感受到了定西公安机关在基层治理方面的创新活力。从老杨说事岗的人文关怀,到五衡工作法的文化传承,再到一警情三推送的系统治理,这些创新实践都体现了新时代人民公安的为民初心和担当精神。

“这些创新做法不仅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采访团的一位资深记者表示:“从细微处入手,将矛盾化解在源头,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这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体现。”

定西市公安局安定分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这些创新举措,持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定西贡献更大力量。在陇中这片热土上,人民公安正用忠诚与担当,书写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崭新篇章。(文、图/蒿政瑜 赵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