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不言,却以最朴素的方式记录着我们的足迹,如同一位沉默的母亲,包容着儿女们的索取与馈赠。
故乡的泥土珍藏着童年的记忆。记得儿时的小溪清澈见底,阳光透过水面,在卵石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们赤着脚丫,踩着冰凉的溪水,弯腰捕捉那些在石缝间穿梭的鱼虾。河沙里的蚬子,挖出来用清水养上几日,煮汤时撒一把青翠的葱花,那鲜美的滋味至今萦绕舌尖。土地不仅给予我们最纯粹的快乐,也教会我们最朴素的真理。割稻谷时挥汗如雨,拔花生时烈日炎炎,给甘蔗培土时浑身湿透……这些劳作给我深刻烙印——土地从不辜负辛勤的耕耘者。
翔安新城的土地见证着一座城市的生长。随着城市蓝图的展开,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2017至2021年间,93所崭新的校舍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为新区增添了4.7万个学位。每当我走过这些校园,看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追逐,听教室里传出琅琅书声,与有荣焉,便觉得所有的辛劳都是值得的。十五个市优质工程,两个省优质工程——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建设者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告白。
大嶝岛的土地书写着一部厚重的史诗。1958年的炮火铸就了“英雄三岛”的荣光;20世纪80年代末,去大嶝岛访友还需乘着小船在波涛中颠簸;而如今,国际机场的跑道正在延伸,2026年飞机将从这里腾空而起。沧海桑田,不过弹指一挥间。昔日的战地,今日正书写着厦门现代化国际化的新篇章。土地记得每一段历史,更见证每一代人的风采,它像一位睿智的长者,沉默地注视着时代的变迁。
下潭尾的红树林诉说着土地的韧性。20多年前,过度养殖和人为污染让这片土地奄奄一息。经过科研工作者和建设者20多年的修复与守护,如今的下潭尾,85万平方米的红树林郁郁葱葱,404万平方米的湿地公园生机盎然。这里不仅是福建省最大的人工重构红树林公园,也是金砖厦门会晤的碳中和林,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生态修复的成就。
泥土的精神,还在于它的奉献与包容。在民安街道,158名社区消巡队员每日深夜用脚步丈量着社区的平安;10名海岸线巡护队员日夜守护着8.8公里海岸线。一年多来,他们参与救助33起、救援55人。这些平凡的人们,像泥土一样默默无闻,却化身社区安宁的铁肩担当者。正如鲁藜所说:“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土地沉默不语,但它记得每一滴汗水、每一份真情。我们行走其上,留下的不仅是脚印,更是生命的印记。在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我们种下希望,收获幸福,让每一寸土地都绽放最美的模样。这或许是我们对大地最好的情书——用真心书写,用行动表达!(李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