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见证新甘肃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通渭县医院常规化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为生命通路保驾护航

近日,甘肃省通渭县人民医院血管介入团队再次为一位左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实施了高效、微创的介入手术,标志着此项关乎患者生命安危的重要技术在通渭县已步入常规化、规范化开展。


沉默的“血管杀手”

患者王女士,59岁,通渭本地居民。入院前半月,王女士在田间辛勤劳作后,发觉左足及左小腿莫名肿胀,伴随轻微疼痛。起初,王女士并未足够重视,仅在家休息。然而,情况悄然恶化:白天劳累后肿胀加剧,虽经一夜休息能稍缓解,但左小腿功能逐渐受限,行走后肿胀显著加重。她曾求助当地村医,被诊断为“静脉炎”并接受抗炎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可惜收效甚微。为求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王女士最终选择来到通渭县人民医院就诊。

门诊经专业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清晰显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随即被收入院治疗。入院后完善检查,确诊其左侧股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均有血栓形成——这些血管内潜藏的“栓子”,一旦随血液循环脱落,游走到肺动脉等重要部位造成栓塞(肺栓塞),后果将不堪设想。


精准微创介入术,畅通生命回流道

面对王女士的危急病情,通渭县人民医院血管介入团队迅速反应,制定了周密的微创介入手术方案。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痛苦。

术中,团队首先精准植入一枚“保护伞”——腔静脉滤器,它的核心使命是在后续操作中拦截可能脱落的血栓,为患者筑牢一道关键的安全防线。

紧接着,团队运用先进器械,成功抽吸清除了堵塞腘静脉和髂静脉的血栓。再次造影显示,股静脉血流恢复显影,但血管壁仍有部分血栓附着,且髂静脉在特定狭窄部位(髂动脉骑跨处)呈现闭塞状态。

为彻底解决狭窄、恢复血流,团队果断植入了专用的静脉支架系统,撑开闭塞血管。最后,留置溶栓导管,通过术后持续给药进一步溶解残余血栓。

整个手术过程流畅顺利,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未诉特殊不适,术后安全返回病房。这套组合介入策略(滤器保护+血栓清除+支架开通+导管溶栓),直击深静脉血栓核心问题,高效重建了腿部血液回流的生命通道。


技术落地惠民生,守护健康践初心

本例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是通渭县人民医院外周血管介入技术日益精进的生动体现,更是医院将优质、高效的血管疾病诊疗服务常规化、普惠化带给县域百姓的坚实一步。从患者辗转就医的曲折经历,到最终在“家门口”获得及时、专业的诊断与微创治疗,深刻凸显了县域医疗能力提升对百姓健康的重要意义。通渭县人民医院血管介入团队将持续精进技术,以专业力量对抗血管疾病,用温暖关怀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通路,让通渭百姓足不出县,即可安心享有高水准的血管健康保障。(文、图/张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