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骄阳似火的一个下午,29个来自不同区县、不同单位、不同年龄、不同级别的男男女女,背着一大包日常用品,大家既熟悉又陌生上了同一辆车,他们肩负支持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光荣使命,肩负着四川省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的艰巨任务,告别父母、妻儿子女,来到了目的地——陌生而又充满神秘南江县。
帮扶队员党建洪曾这样总结大家的感受:“我们有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时常孤独的心酸;有工作取得突破性胜利而得到大家的赞美或亲人鼓励的甜蜜;有用尽各种办法而工作滞后的痛苦;更有工作不被部分群众所理解而不支持的辛辣。”面对这些复杂的滋味,宜宾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南江县委常委、副县长,宜宾市第一轮援南江县工作队领队伍涛在例会上掷地有声:“既然我们有这么多深刻的体会,就更应以加倍的努力、聪颖的智慧、先进的理念及丰硕的帮扶成果,来证明我们的努力和艰辛没有白费!”
宜宾理念,为南江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5年的炎热比往年来得更早。6月25日中午,东榆工业园区的清酒产业园施工现场,一群工人躺在铺在地上的木板上休息,帮扶工作队的钟开成、张旭、唐伟正围着工人席地而坐,仔细地替他们卡着休息时间。额头渗着汗水的唐伟笑呵呵地说:“我们的工期非常紧,所以得卡着时间让他们休息,一到点必须把他们‘吼’起来干活!”
“宜宾作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的代表产区,既然肩负着帮扶南江的使命,我们就义不容辞地要将这一代表性产业注入南江的发展中!”在一次产业发展研讨会上,有队员如此坚定地表示。这一建议得到了大家的共识,工作队决定以五粮液等名酒的品牌经验为南江产业升级提供支撑,为南江人民打造一个清酒项目。2024年9月项目启动后,宜宾帮扶工作队迅速组建了“清酒项目推进专班”,钟开成负责设备配置、张旭负责展厅建设、唐伟负责主体及配套设施建设。这3位承担主责的同志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还与整个帮扶团队通过多种形式、在不同场合反复研讨,集众人智慧攻克了设备运输、消防验收等关键难题,仅用9个月就实现了园区主体竣工,创造了产业帮扶的“宜宾速度”。该项目首年预计实现5600万元产值,提供70个就业岗位,更探索出了“宜宾资源+南江落地”的共建模式。
伍常委曾带着工作队成员站在元顶子最高处,望着那一片葱郁的茶叶感慨:“这么大面积的茶叶,产值却这么低,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经过调研发现,南江茶叶产能上不去,是因为只紧盯春茶,而夏秋茶的产能几乎未被利用。于是,工作队决定建立云顶茶厂,投入700余万元,新建204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引入智能化生产线,专门针对夏秋茶叶生产加工红茶。工作队员刘剑主动承担起建厂的艰巨任务,为了能在预期时间内完成项目建设,在那片举目无亲的山上,他安心驻扎下来。工人们甚至戏谑地称他为“催命鬼”,因为他时刻紧盯每个人,抢抓工程进度。几个月后,云顶茶厂的全自动红茶生产线顺利投产运行,茶饮品加工厂房与产业综合配套用房主体也初具雏形。该茶厂建成后,南江的茶叶加工效率提升了30%,显著提高了鲜叶利用率,让南江夏秋茶产量实现了“零突破”。
“过去夏秋茶难采价低,没人愿意费功夫。现在有了新标准新技术,产量和收益上去了,大家干劲十足!”云顶镇茶农岳鑫的感慨道出了茶农们的心声。
宜宾产业,让南江集体经济的“钱袋子”鼓起来
在高塔镇高家河村的白鹅养殖场,憨厚的技术员罗浩被一群群嘎嘎叫的白鹅围着,这些白鹅是工作队从宜宾南溪引进的,罗浩把这一群来自家乡的白鹅当成宝贝,这群白鹅也把他当成了“亲人”。
工作队经调研发现,当地很多村的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必须想办法改变这一现状。他们通过深入调研和思考,认为高家河村的环境和位置适合发展种养殖业。南溪白鹅是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的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工作队一致决定将南溪白鹅作为高家河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骨干项目。
项目启动后,首批引进了2000多只南溪白鹅,并配套建设了相应的屠宰加工厂房。为提高产品销售额,他们对鹅头、鹅肝、鹅肉等进行分别处理销售。罗浩既是专业的养殖人员,又像专业的屠宰人员,他手把手地教村民们饲养技术,还耐心传授屠宰和加工技巧。在工作队的努力下,他们对南溪白鹅养殖开展技术培训200余人次,发放1100只优质鹅苗进行试点养殖,带动50余户农户在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超3000元。
在高塔镇新华村的主干道旁,一座现代化的饲料加工坊格外醒目,负责该项目的罗永安指着墙壁上的“宜南共兴”的logo标志,向我们介绍道:“那是一片树叶,树叶上方的山代表南江的光雾山,树叶下方的三江(金沙江、岷江和长江)交叉处代表宜宾,寓意着两地同经脉、共繁荣!”
工作队在前期考察时,很多村子提出希望获得资金支持,以扩大南江黄羊的养殖规模,从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但工作队经过进一步调研发现,南江黄羊发展受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冬季饲料短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直接给钱买羊,不如帮大家解决饲料短缺这一根本问题。于是,工作队注入资金55万元,建立了饲草加工厂1400平方米,引入相关设备,预计年加工饲草40吨,既解决了南江黄羊规模扩大后饲料短缺的问题,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党建专家”王海,创新党建抓手,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创新推行“四联共建”工作法,他带领党员与红旗村党总支在阡陌间开展“不负农时不负春”等特色主题党日,把组织生活搬到田间地头。通过“支部+产业”融合实践,让基层党组织变身产业发展指挥部,培育出“订单农业+园区经济+消费帮扶”三驱联动新模式。在他的推动下,帮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80万元,9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超千元。
有效治理,凝聚起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
“我们的帮扶工作,不仅要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物质成果,还必须在提升村民的精气神上下功夫!”工作队始终秉持着这样的理念。
要让邻里团结和睦,就必须让村民们多些融合交流的机会。工作队调研发现,很多村子因为晚上没有路灯,天一擦黑,村民们就各自关上门玩手机或呼呼睡大觉,为了让村民们在劳动之余走出来、动起来,宜宾市结对帮扶南江县工作队负责人表示。他们以安路灯为抓手,两年来,为莲花石等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0余万元安装路灯。
新装的路灯次第亮起,柔和的灯光沿着村道缓缓铺开,蜿蜒进山坳。广场上,妇女们踏着欢快的节拍跳起广场舞;灯光照亮处,孩子们追逐嬉闹的笑声格外清脆;老人们围坐在灯柱下,摇着蒲扇唠着家常,脸上映着柔和的光,村民们在茶余饭后真正融合在了一起。
工作队党建办打出“五套组合拳”,激活基层治理新“气象”。党支部与南江县10个村党组织创新建立“结对共建共商”机制,持续擦亮“山水相融、宜南共兴”党建品牌。通过开展联建活动,累计解决基层治理、设施建设等关键问题23项;针对山区群众反映强烈的“夜间出行难”和“安全饮水不足”问题,优先实施乡村道路照明计划和饮水质量提升工程;针对项目重点村,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人,构建跨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形成“包干负责-统筹协调-跟踪督办”的完整工作链。推行“周调度、月会商、季评估”工作模式,高效解决用地审批、材料运输、饮水困难等堵点问题23项。组建工作专班,对26个项目实施“一项目一策”管理,对项目建设和推进中出现的各类矛盾隐患进行全程跟踪、主动介入、及时协调化解,累计排查化解矛盾风险点60余个,有效保障项目进度和质量;坚持“民”字当头,投资200万元实施饮水提升工程,覆盖正直镇白坪村、高塔镇新华村等5个村,铺设管网50余公里,惠及村民5000余人。在“川工带川货”年货节销售黄羊肉、金银花等特产,打通“宜宾渠道+南江产品”协作链。同步落地宜南食品产业园,总投资3亿元,投产后预计年产值4亿元,解决就业300人。
队员彭锦元将8个月大的幼女托付给家人,担任旅促中心副主任。他认真调研南江的文旅资源和生态,结合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立足文广体旅融合新赛道,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协助南江文广体旅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领域严把质量关,高效完成 21个运动场方案联审及进度督导;助推“羊 BA”乡村篮球赛事和《幻享・米仓道》品牌项目网络曝光总量突破千万;深度参与省级绿道健身运动会、巴人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活动筹备,探索出“体育搭台、文旅唱戏”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在他的助力下,全县一季度规上文体娱行业营收达2275万元,同比增长29.58%。
这群背井离乡的帮扶队员,正用他们的坚守与付出,在南江的大地上书写着动人的帮扶篇章,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绝不辜负那‘背井离乡’的滋味”的誓言,为南江的振兴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孙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