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国医大师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国医大师:旺堆


旺堆,男,藏,1950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3月参加工作,曾在西藏昌都地区贡觉县人民医院、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研究所、西藏大学藏医系等单位工作,1992年调西藏藏医学院,先后担任藏医药系主任、学院教务处处长、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库专家、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大藏经对勘局顾问、青海藏医学院客座教授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50年,旺堆出生在昌都市贡觉县阿洛村,那里自然气候宜牧业、可耕种。他出生时,家境中等富裕,有近五百只羊、上百头牛,还有土地。

在母亲的坚持下,旺堆8岁开始学习藏语文等基础文化课。由于当时的阿洛村没有医生,谁家有人病了,家人只能带着病人的晨尿(藏医诊病的一种方法),骑马或徒步前往别的村落求医,来回要花一天或更多时间。

也许缘于此,自小被寄予厚望的旺堆,在13岁那年被父母送到贡觉名藏医其美多吉面前,期望他长大后成为一名藏医,普惠当地群众。

从此,旺堆那颗潜心求索的心,开始向“藏医药学”的门靠近。旺堆每日既要钻研学习藏医药知识,也要协助老师采药、制药及诊疗。岁月流转,老师的优秀涵养和品德,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到旺堆的骨髓。

时间从来不会辜负一个用心之人。十余年后,年轻的旺堆已经成长为一名藏医,并获得了前往拉萨市藏医院进修的机会。这期间,他师从甲日·土旦次仁、康珠·央嘎、贡嘎平措等名藏医。在拉萨市藏医院,旺堆一步一个脚印地深耕临床藏医。

光阴荏苒。1975年,旺堆正式进入拉萨市藏医院工作。从此,在更为广阔视野里,旺堆精研医理、求索问道。熟悉旺堆的人都知道,他嗜“书”如命。业余时间,基本书不离手。钻研苦读数年后,他逐步继承各派医理医家特长,并融会贯通。

在漫长的从医生涯中,旺堆每天出诊、教学、阅读、研究,工作量巨大,却乐在其中。他对临床各类急、慢性疾病一丝不苟,诊断科学合理、配制药物遵循药理,且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信任。

先后编写了《藏汉大辞典》(上、中、下册)中有关藏医方面的人物传记、历史知识、名词术语注释等内容;编著了《藏医辞典-玉妥意饰》《藏医药大辞典》(上、下册,约280多万字)、《藏医学史》等专著;独自承担了《宇妥·云丹贡布传》、《四部医典注释·祖先遗教》、《晶珠本草》、《四部医典形象论集》等书的整理、校订工作;此外,还负责设计、绘制了《藏医药历代师承大全》、《藏天文历算历代师承大全》、《藏医历史典故系列唐卡》(65副)、《藏医人体解剖系列壁画》等藏医唐卡挂图、壁画及注释内容。发表的主要论文有:《藏医脏腑作用机理研究》;《藏医外科学发展史研究》等多篇学术论文。

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