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至4日,一场遭遇历史极值的特大暴雨突袭甘肃省陇南。短短数十小时内,多地降水量超200毫米(武都裕河站达220毫米)。一时间山洪泥石流奔腾咆哮,道路、交通、电力相继中断,农田被毁,部分村镇陷入洪水围困,车辆被淹。
面对这场严峻的防汛救援,甘肃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防死守,坚决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灾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陇南市委书记张柯兵在全市防汛工作调度会上强调,各级各部门务必绷紧思想之弦,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紧盯雨情汛情动态,严防死守,以“万全准备”应对“万一可能”。暴雨肆虐陇南大地,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却在汹涌洪水中巍然屹立。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冲锋在前,成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坚实的堤坝。
党旗所指,即是急先锋所向。党员干部要挺身而出,战斗在最危险处。“我是党员,我先上!”在陇南太石乡咆哮的洪水前,村支书嘶哑的呼喊穿透风雨。他带领党员突击队数次冲入齐胸深的泥流,用绳索与血肉之躯破开水势,硬是将被困老人从摇摇欲坠的房屋中背出。在文县,驻村第一书记彻夜未眠,逐户敲门预警。当察觉一处山体异响,他果断组织群众撤离。仅仅半小时后,该处便发生大面积滑坡……风雨如晦,党员胸前的党徽成为最耀眼的标识。因此,党员干部要在危急时刻化作生命的船只,为人民群众在汹涌洪流中打通生命通道。各级党组织要在抢险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让担当者挺立潮头,让“我先上”的号角成为救灾前线最嘹亮的命令。
党旗所立,便是桥头堡所在。党组织要高效运转,筑牢战斗堡垒。陇南市各级党组织闻“汛”而动,迅速将强大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抢险救灾的战斗力。各级党组织要依托“陇南乡村大数据”平台精准调度,确保利用应急广播、微信群组等手段使预警信息秒达“最后一户”。同时,“网格化+党员中心户”机制要高效运转,要求党员干部切实履行包片联户职责,对隐患点实施24小时轮班值守巡查。在暴雨最猛烈时,武都区紧急启动“叫醒叫应”机制,基层干部逐户排查动员,仅用三小时组织数千名受威胁群众安全转移。水利、电力、交通等部门党组织要协同作战,争分夺秒打通抢险“生命线”。只有做好严密的组织体系高效运转,就能在暴风雨中筑起一座冲不垮的战斗堡垒,守护万家灯火。
党旗所聚,必成磅礴大合唱。各级党组织要广泛动员,凝聚全民救灾合力。暴雨冲刷下的陇南,让“党旗红”“迷彩绿”“救援蓝”交相辉映,共同奏响众志成城的交响。国网电力党员突击队踏着泥泞抢修线路,点亮灾后黑夜的希望之光;青年志愿者在临时安置点穿梭奔忙,为受灾群众送去热粥与关怀;邻里乡亲主动敞开家门,接纳无处落脚的同胞……
这生动诠释了在党旗引领下,社会力量需要有序汇聚,让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媒体需要积极打开线上互助通道,引导无数关切与援助从云端涌向灾区。应对极端灾害,既需要强大的制度力量高效组织,更需要每一位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和自觉行动。让千万颗心被党旗凝聚,让无数凡人微光在风雨中点亮,就能谱写出“人民至上”的壮丽史诗。
风雨如磐,党旗猎猎。陇南暴雨中每一面高扬的旗帜,都在无声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铮铮誓言。它要求党员干部要挺起钢铁脊梁,在高效运转的组织体系中筑起铜墙铁壁,更要将全体人民守望相助的热情汇聚成磅礴伟力。拥有这样的力量,便拥有了抵御任何汹涌洪流的坚实底气。
当前正值暑期,防汛救灾一刻不能容缓。各级党组织、各部门党员干部要身先士卒、组织有力,人民群众要积极响应、守望相助。这不仅守护了的家园,更在应对未来风险挑战的征途上,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风雨中那抹鲜亮的红色,正是引领大家穿越一切艰难险阻的灯塔。(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