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资源中国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厦门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征文㉞丨写给厦门的绿色情书

几年前,倘若有人问我生态复绿是什么?我大概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种树种草。那时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最浅显的表面。而当我成为一名储备地管理员,身份的转变让我对生态复绿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感悟。

记得初次到环岛路附近的政府储备地块,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裸露的黄土地以及一大堆碎石。当身边的同事告诉我要对这块地进行复绿时,我满心怀疑。目光扫过这片毫无生机的土地,没有一丝绿意,草籽撒下去能存活吗?然而,仅仅两个月后,当我再次来到这块储备地时,眼前的景象令我目瞪口呆。曾经那片荒芜的土地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茵茵绿地。震惊的同时,我也很好奇,这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原来,为降低草籽死亡率,对场地进行平整后,同事们采用了混播的方式,播撒狗牙根和少量宽叶草草籽,“适地”种草,提高了草籽的存活率。

两个月时间,这一地块神奇地焕发了生机,这只是我们生态复绿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还记得2017年的夏天,天泉山庄地块还像个蓬头垢面的流浪汉。游客们捂着口鼻匆匆而过,我们却顶着烈日,栽下香樟和三角梅。当自动喷淋系统不断地喷洒出水雾,路过的阿嬷忍不住惊叹:“水当当!”后来,这里成了网红打卡点,年轻人在花丛中拍婚纱照,孩子们追着多彩的泡泡欢笑。

最难忘的是去年,我们在酷暑中奋战——福厦高铁沿线五万平方米的裸露地,要在四十天内变成绿色长廊,而常规的复绿方式需用时六十天。于是“机械筛土+混合喷播”这一全新技术被引入。通过底层覆土、表层喷播混合土料,仅十天左右的时间,新苗便破土而出。

在翔安盐碱地,我们和狗牙根草较了三年劲。每次补种新苗,大家都要念叨一遍:“再试一次吧。”每个人的记事本上都密密麻麻地记着土壤pH值、降雨量、出芽率。去年深秋,当我们终于看到成片的绿浪在海风中起伏,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这些年来,我们逐绿而行,积极探索创新生态复绿工作。面对困难,我们一路“升级打怪”,不断革新技术手段,通过移植、混播等手段,让原本杂草丛生、黄土裸露的地块变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为厦门的生态版图增添了一抹抹新绿。

前几天经过西亭村,曾经垃圾成山的荒地已变成蒲公英的海洋。一阵风吹过,一朵朵飞舞的蒲公英像是一封封写给厦门的绿色情书,诉说着生态蜕变的动人故事。(朱秋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