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城市发展的根基,承载着人们的生活与梦想。在城市发展的脉络中,在每一寸土地的变迁里,不动产档案始终默默履行着厚重的使命,以无声却有力的方式守护着土地权益。在自然资源和不动产权属档案工作的领域里,每一份档案都是我们写给大地的深情“情书”。
不动产档案精准勾勒大地的“轮廓”。从土地出让的那一刻起,它便如一位细致的画师,忠实记录每一处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以及每一栋房屋的建造、交易与变更信息。这些数据与文件,不仅是对土地权属的清晰界定,更是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坚实保障。它们让土地的流转与利用有据可依,为城市建设的宏伟蓝图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土地权益遭遇纠纷的“阴霾”,不动产档案便化身为拨云见日的“利剑”。同安老城区大同街道分布着许多老旧小区。2019年推进“无物业小区自治组织”建设试点时,因缺乏完整的建设资料和图纸,小区在修建围墙、划定范围时引发诸多纠纷,试点工作一度陷入停滞。关键时刻,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权属档案中心提供的用地批文和红线图明确了小区四至边界,顺利完成了空间隔离,使试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为老旧小区改造与自治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动产档案亦是文化传承的“使者”。多年前,鼓浪屿启动申遗工作,在编写申遗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时,因岛上许多建筑年代久远,原业主或远居海外,或离世变更,对风貌建筑的历史文化调研面临重重困难。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权属档案中心全力支持,开辟绿色通道,调阅数千卷相关档案,最终筛选出112份关键材料。其中,1947年绘制的1:500户地原图尤为珍贵,它详细标注了鼓浪屿的街区、建筑与道路,填补了申报资料的空白,为鼓浪屿申遗成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让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这些档案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详实的数据和确凿的记录,书写着对大地最深沉的爱。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我们将继续秉持专业与担当,以档案为笔,饱蘸责任与热忱,书写更多守护土地权益的动人篇章,让这份“情书”成为权益保障的永恒见证,为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贡献力量。(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