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资源中国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厦门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征文㊷丨蔡厝村的守望者

我的同事蔡永前是土生土长的翔安蔡厝村人。每当夕阳西下,他总爱站在修缮一新的振兴洋楼旁,望着被晚霞染红的闽南红砖古厝,聆听海风掠过墙角发出的“呜呜”声,心中便涌起无限感慨。这片土地承载着祖辈们太多的记忆,如今在古村保护与生态修复的春风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永前回忆道,小时候祖父常牵着他的手,走过村里那些斑驳的红砖古厝,讲述蔡氏家族漂洋过海的往事。那时,许多老建筑因年久失修而摇摇欲坠,他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当村里启动历史建筑修缮工程时,永前第一个报名加入村民监督小组。在振兴洋楼和古厝的修复过程中,他们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为找到匹配的红色清水砖,永前跟着施工队跑遍了周边县市的古建材市场。当看到这些建筑重现昔日风采,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时,他忍不住热泪盈眶。

宗祠是闽南人精神的根基。在蔡氏宗祠修缮期间,永前主动联络海峡两岸的宗亲,收集老照片、族谱等历史资料。为核实一块匾额的原貌,他曾特意前往金门拜访当地长者。如今,修缮后的宗祠不仅成为联结两岸宗亲情感的纽带,更成为年轻一代了解家族历史的文化课堂。永前常在这里为孩子们讲述先辈下南洋的故事,看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他倍感欣慰。

靠海为生的蔡厝人对大海有着特殊情感。然而随着岁月流逝,村里的旧海堤日渐残破,近海生态也每况愈下。前几年护岸改造工程启动时,永前与村民们结合多年海上劳作经验,向设计单位提出了增设亲水平台、生态护坡和保留渔船停靠区的建议。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建议大多被采纳。如今的新护岸既坚固防洪,又保留了渔村特色,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在参与村庄建设的日日夜夜里,永前走遍了蔡厝的每寸土地。从督促施工方采用传统工艺修复红砖厝的细部装饰,到建议在生态护岸种植本土红树林,他将对家乡的深情都化作了实际行动。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执着,他说守护家园不需要理由。如今,看到游客在修复的古厝前驻足留影,听到孩子们在新修堤岸边的欢声笑语,他便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现在的蔡厝村,古朴的红砖厝与碧蓝的大海相映成趣,历史文脉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作为这一切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永前深知保护与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他将继续以赤子之心守护这片土地,让乡愁有所寄托,让未来充满希望。“只有守住文化的根、护好生态的源,我们的子孙才能永远以这片山海为荣。”永前如是说。(阿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