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岁末,还是新兵的我到了大嶝岛观察所。初来乍到,就连着几天大风大浪,运菜船过不来,大家伙一日三餐的菜盆里,只有自家菜地种的略带苦涩的牛皮菜。
为了改变常年“只有牛皮菜”的情况,台风过后,观察所所长邹同发一大早就去同安县土地局,请专家给我们的菜地“会诊”。我们吃过午餐后许久,方才见所长风尘仆仆地返回——请来的专家呢?我们特意为专家煮了一大碗鸡蛋面,还热在锅里呢。
邹所长说:“‘老专家’上了岛,要我带他直奔菜地查验土质,针对盐碱地的改造提出了具体方案。忙到中午,我请他上观察所用餐。他说自己带着烤地瓜呢,够我们俩吃!在大嶝码头告别时,他叮嘱我们要认真做事,掰着指头算日子,说十天后再来。”
这十天可是不寻常,得完成“老专家”交代的“任务”。除了值班的官兵,我们分成沤肥、焚烧草木灰、疏通旧井、搭建防风“墙”等四组。利用早起和晚睡的各一个小时,我们热火朝天地开干了。我所在的二组,漫山遍野割草、捡树叶,焚烧成草木灰,搅拌到菜地里,以增加土壤的肥力。一组干的是脏活,先挖两立方米的沤肥小池,再装满从山上厕所挑来的粪便沤肥。三组最辛苦,组里的战士用几条背包带绑在腰上,轮流下到十几米深的井底清除泥沙和杂物,还得深挖堵塞水源的沙石、土块。最有看头的是四组,用相思树树枝和剑麻,沿着菜地围成半米高的防风“墙”。
十天后,“老专家”如约来到了我们的菜地,还带来好几种适合海岛种植的瓜果蔬菜种子,并且为我们精心传授栽培技术。日头毒辣辣的,我们再三邀请“老专家”上山到观察所坐坐,留了一句话没说——“我们要包饺子”。但他说,下午还得去照看一块田地,以后有机会了再来。
第二年春天,我们按“老专家”所嘱播下了种子。过了一个多月,菜苗日见茁壮。再过了些日子,我们摘下了绿油油的空心菜,紧跟着空心菜而来的是水灵灵的油菜、亭亭玉立的小葱和紫光闪烁的茄子,还有在微风细雨中频频招手的小辣椒。那年冬天,令我们喜出望外的是,还收获了20多斤花生。
因为当年海岛交通不便,“老专家”退休后又举家搬迁外地,我们始终未能再见一面。我们这些战友总这样亲切地称他为“老专家”,叫惯了竟然不晓得他的尊姓大名,这也成了观察所官兵们藏在心里的永久遗憾……(郑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