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9日(农历六月十三至十五),承载着近六百年历史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盛会——2025“石榴花开·黄龙庙会”顺利举行。这场融合“文化+自然”双重魅力的夏日盛宴,以丰富民俗活动、创新双语直播、共创祈福长卷三大亮点,吸引八方游客共赴这场民俗与山水交融的盛会。据统计,黄龙庙会期间,黄龙景区共接待游客43038人次。
多元民俗盛宴,文化魅力沉浸式绽放
7月7日上午,黄龙庙会正式拉开帷幕。首先登场的“金色黄龙点睛仪式”为活动注入祥瑞之气;祭祀黄龙真人仪式,祭文诵读声中饱含对黄龙真人的敬仰和对大自然的敬畏;“撞钟祈福仪式”撞响九声祥钟,象征九州和谐、风调雨顺,祈愿民生安康。随后,舞龙舞狮、古筝演奏、民族歌舞等表演轮番登场,点燃现场热情。
7月8日的“民间民俗文化日”则聚焦藏族文化。松潘民间舞龙队带来的民间传统舞龙表演,刚劲有力;极具特色的藏族舞牦牛表演,寄托着对神灵庇佑、美好生活的向往;原生态藏族山歌高亢嘹亮,展现出了藏族人民的粗犷豪迈。
7月9日正会仪式隆重。清晨,黄龙后寺内已香火缭绕,请香、还愿、祈福的信众络绎不绝。上午十点,数千斤寓意平安吉祥的苹果免费发放。舞龙、舞狮、舞牦牛、羌族咂酒开坛仪式、回族花灯舞与松潘民间土琵琶弹唱接连上演;藏族歌手羊修拉姆和松潘本土歌手其美容中的歌唱表演,将活动推向高潮。活动后,黄龙景区管理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办揭牌,作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优秀案例,黄龙庙会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起到了积极作用。
双语直播创新,打破语言壁垒传播民俗文化
本届庙会首次推出双语直播,双语文旅推荐官陈健分别与景区讲解员伍伦民、董胜亚携手,用中英双语为线上观众铺展“云逛庙会”画卷。镜头跟随他们的脚步,从五彩池美景讲到黄龙后寺样貌,从黄龙景区概况讲到黄龙庙会由来,让网友也能沉浸式感受浓郁氛围。并通过双语解说让网友理解文化内涵;互动问答环节中,“黄龙后寺修建的年代”“五彩池的海拔”“祈福习俗由来”等问题引发线上参与热潮,答对者还获得了特别奖品。这场双语直播是传统文化传播与现代传播手段结合的创新尝试,让黄龙庙会从“地方盛事”升级为跨文化交流的纽带,彰显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力与包容性。
祈福长卷共创,从个人许愿到集体共鸣
“黄龙祈福长卷”共创是本届庙会最具参与感的创新亮点。文艺爱好者在长卷上挥毫写下“吉祥平安”“一切顺利”;孩童用画笔写下名字或“平安喜乐”;还有游客蘸取颜料按下五彩手印,祈愿家人安康。不到半小时,数米长卷便布满上百条祝福,原本分散的个体祈福,在长卷上也汇聚成集体性的情感共鸣,增强了游客的旅游文化体验感,拉近了广大游客和香客的距离,充分展现了广大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愿望。这种形式既保留了传统庙会中“祈福”的核心精神,又用更具参与感、互动性的形式,让文化传承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融入”,使庙会从“寄托美好”延伸为“共同创造美好”。
随着黄龙后寺旁祥钟撞完九响,2025“石榴花开·黄龙庙会”圆满落下帷幕。本届黄龙庙会各项活动充分展示了藏、羌、回、汉各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生动彰显了民族文化自信,更以文化创新为传统注入新生机,在助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架起连接多元文化、传递中国故事的跨时空纽带,让古老民俗在当代绽放出跨越国界的光彩。(文、图/松潘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