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见证新甘肃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新余学院新能源学子暑期“三下乡”——扎根红色热土,践行青春誓言

6月29日至7月5日,新余学院“追寻革命先迹·弘扬苏区精神”红色教育实践团赴江西省瑞金市开展为期七天的暑期大思政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围绕“学红色之源、讲红色之音、研红色之理、践红色之行”四个方面,在瑞金多个红色教育基地、乡村基层小学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讲解学习、互动教学、实践感悟,引导新院学子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苏区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学红色之源:踏访红色热土,感悟信仰力量

实践团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叶坪红色旧址群、沙洲坝红色旧址群、毛泽覃烈士陵园、大柏地战斗遗址等多个红色教育基地。在参观学习中,实践团成员们通过一件件饱经战火的文物、一幅幅凝重的历史图片和一篇篇详实的文献记载,回忆走进党领导创建中央苏区的风雨历程,沉浸式了解“红色故都”的峥嵘岁月,更加真切感悟了“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也更深入了解了瑞金作为“红色故都”的历史地位,增强了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讲红色之音:行走思政无界,传承掷地有声

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内,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大思政课”在新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谢禾生、邹攀的讲授中拉开帷幕。他们以纪念馆内的文物、图片和史料为载体,生动讲述了瑞金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这种突破传统课堂边界的教学方式虽无讲台,却言之有物;思政教学的授课环节虽在行走,却深入人心,有效促进了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融入青年血脉。


研红色之理:多态产业融合,赋能红旅新程

实践团围绕“空间融合、产业融合、精神融合”三条泽覃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对泽覃乡红色资源利用与乡村振兴发展开展调研与访谈。打通基础设施断点,将一系列文旅资源进行连片整合,构建起以泽覃村、希平村和安治村等特色名村为核心的区域化“红绿畲”资源体系,并通过“农产品+研学+旅游”多业态融合式经济结构以及“勇争先、走在前、敢打头阵”的“先锋泽覃”理念治理作答出乡村振兴这场大考中的“泽覃答案”。一次次的调研探索,一场场交流访谈让实践团成员收获颇丰,并不断被“泽覃答案”所鼓舞激励,泽覃正在生动诠释着红旅融合的乡村发展新业态。


践红色之行:数字思政新篇,能源科技实践

泽覃乡东州春蕾小学里,一场“数字思政教育+能源科技创新”的趣味课堂活动伴随着实践团的到来正式开始。以红色宣讲为主线,面向五、六年级学生讲述《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历程与精神内涵,并结合VR技术让同学们亲临宣言诞生地,身临其境感受信仰的力量;依托新能源专业特色,实践团组织开展太阳能科技小产品创意手工课,让同学们通过动手组装、接线与测试,直观了解新能源的原理与应用。一场红色宣讲,启迪信仰初心;一次能源实践,点燃求知梦想。实践团以实际行动,讲好新时代的乡村故事,探索青年服务乡村教育的新路径。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在大柏地战斗遗址参观结束时,大柏地村党总支副书记用毛泽东主席的寄语勉励实践团成员。“追寻革命先迹·弘扬苏区精神”不仅是一条学习之路,更是一段淬炼初心、锤炼本领的成长旅程。未来,实践团成员将以本次社会实践为新起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担使命、不负韶华,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西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文、图/罗新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