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见证新甘肃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阳光下的守护”让法治之光照亮每一个执法细节——庆阳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温暖实践

7月11日上午9点,甘肃省庆阳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内,一场特殊的庭审正在进行。检察官、法官、司法工作人员齐聚一堂,对一起轻微刑事案件当场作出判决,被判处缓刑的当事人现场接受社区矫正评估——从案发到判决,整个过程不到半天。

当媒体采访团走进庆阳市公安局西峰分局和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时,看到的正是这样一幅法治公安建设的生动画面:严格规范与人性关怀并重,科技赋能与温情服务同行。


一个法制监督员的“较真”人生

“李刚,又在‘挑刺'呢?”同事们半开玩笑地说。作为西峰分局法制大队副大队长,李刚有个“毛病”——特别爱“较真”。

2023年的一个深夜,一起涉嫌故意伤害的案件卷宗摆在了李刚的办公桌上。办案民警认为证据已经足够,准备移送起诉。但李刚仔细审核后发现,虽然嫌疑人承认了犯罪事实,但关键证据链还有一处空白。

“这个伤情鉴定的时间节点有问题,需要重新补充调查。”李刚当即给办案民警打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疲惫的声音:“李哥,都快凌晨了,这个案子拖了这么久,能不能明天再说?”

“越是复杂的案子,越不能有一丝马虎。”李刚坚持说。最终,经过补充侦查,案件顺利起诉并获得法院支持。事后,办案民警感慨地说:还好有李哥把关,不然差点出大问题。

自2012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李刚审核刑事案件1000余起、行政案件800余起,年均在执法办案中心审讯嫌疑人900余人。在他的严格把关下,西峰分局实现了批捕率、起诉率、复议维持率、群众满意率上升,不捕率、不诉率、纠错率、信访量下降,无罪不捕不诉和复议诉讼纠错“清零”。


2655平方米里的执法革命

走进庆阳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随即被眼前的现代化设施震撼了:85间功能室井然有序,六大功能区分工明确,智能化设备随处可见。很难想象,这个总投资800余万元、使用面积2655平方米的现代化中心,在一年多前还只是一个构想。


“以前办案就像‘游击战',今天在这个派出所,明天去那个分局,效率低不说,规范化程度也难以保证。”一位老民警回忆说,“现在好了,所有案件都集中到这里办理,不仅效率高了,质量也有了保障。”

信息采集室,看到3套系统同时运行,大大减少了办案时间。登记大厅的人证核验一体机和人机交互手写板,让入区登记变得快捷便民。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体检鉴定中心,血常规、血压、胸透、心电图、彩超、伤情鉴定、血液酒精检测、物价认定等服务一应俱全,当场就能出具结论。

“这里就像一个‘法治超市',办案需要什么服务,基本都能找到。”一位年轻民警形象地比喻说。


刑事速裁:让正义不再迟到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刑事速裁中心,见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庭审。检察官、法官、司法工作人员联合入驻,对轻微刑事案件实行“侦、诉、审”一体化运行。

被告人王某因醉驾被当场查获,从案发到最终判决,整个过程不到4个小时。更让人感动的是,考虑到王某是家中顶梁柱,法官在量刑时充分考虑了其认罪态度和家庭实际情况,判处缓刑并当场安排社区矫正评估。

“我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知道结果,更没想到还能回家照顾老人孩子。”王某眼含热泪地说:“我一定好好改过自新,再也不犯这样的错误了。”


刑事速裁中心运行以来,已对14起轻微刑事案件当场作出判决,平均办案时间缩短70%以上。“简案快办不是降低标准,而是提高效率。”中心负责人介绍说:“让当事人少跑路,让正义不迟到,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14名“裁判员”的执法监督

西峰分局,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民警——他们不接处警,不办案子,专门做“裁判员”。这就是该局创新设立的14名专职法制监督员。

“刚开始大家不理解,觉得我们是来‘挑毛病'的。”法制监督员王伟宏坦言:“但慢慢地,大家发现我们是来帮忙的,是帮大家把案子办得更好、更规范。”

在一起复杂的网络诈骗案中,办案民警对电子证据的提取存在疑虑。张军得知后,主动联系市局网安专家,现场指导证据固定,并协助完善了整个证据链条。最终,该案成功起诉并获得法院支持。

“有了法制监督员,我们办案更有底气了。”办案民警感慨地说,“他们就像我们身边的‘法律顾问',随时为我们答疑解惑。”

自派驻制度实施以来,14名法制监督员共监督审核案件3200余起,考评案件1105起,发放提示函151份,整改问题766个。更重要的是,通过“传帮带”,全局民警的执法水平普遍提升。


科技赋能的温暖守护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智能监控室,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功能区的情况。“这套系统不仅能实现无死角监控,更重要的是能智能预警各种风险。”技术负责人介绍说。

据悉,中心搭建的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不仅实现了视频监控无死角覆盖,还能自动采集入区信息,全流程监督审讯活动。与新一代警综平台对接后,系统能自动获取涉案相关信息,最大限度支撑执法办案。

小件涉案物品保管中心,高拍仪、标签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一应俱全,每一件物品都有电子档案,实现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全程留痕。”

“科技是冰冷的,但我们的服务是温暖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我们要让每一个当事人都能感受到法治的温度。”


数字背后的法治温度

一组数据让人印象深刻:自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以来,庆阳公安实现了批捕率上升15.7%,不捕率下降11.7%,起诉率上升24.1%,不诉率下降24.1%,行政复议维持率上升50%,纠错率下降50%,群众满意率上升12%,信访投诉案件数下降44起。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是一次次公正的执法,是一份份温暖的关怀。

“执法规范化不是为了束缚民警的手脚,而是为了让执法更有力度、更有温度。”庆阳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要让每一次执法都经得起法律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经得起人民的监督。”


阳光下的法治承诺

傍晚时分,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依然灯火通明。法制监督员李刚还在为一个复杂案件的证据链条而“较真”;在这里,年轻的办案民警正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学习规范执法;智能化设备24小时不间断地守护着执法安全……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好的监督员。”正如庆阳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大厅里悬挂的这句话,庆阳公安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法治之光照亮每一个执法细节,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洒进每一个当事人的心里。

在陇东这片红色热土上,庆阳公安正在书写着新时代法治公安建设的精彩篇章。他们用专业诠释担当,用规范体现温度,用创新展现活力,让“阳光下的守护”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一次执法的生动实践。(文、图/蒿政瑜 张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