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福建龙岩为重度残疾人点亮生活微光

在福建龙岩的城乡社区,一场以“家”为原点的健身行动正温情铺开——重度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进家庭项目,带着适配的器材、专业的方案和暖心的陪伴,走进那些因行动不便而鲜少出门的重度残疾人家庭,照亮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服务要专业,也要贴心”

为了让重度残疾人在家就能享受到科学的康复健身指导,龙岩市新罗区率先迈出“培训先行”,组织10个镇(街)的联络员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系统学习残疾人健身理论与实操技能;邀请龙岩市中医院的医生为上门服务人员授课,详解各类健身设备的使用规范,以及不同残疾人的身体机能特点。“只有自己先懂,才能给残疾人最安全、有效的指导。”一位参与培训的联络员说。


专业储备转化为精准服务的实效

龙岩市新罗区已完成300户重度残疾人家庭入户评估,工作人员带着量表和专业知识上门,细问日常活动能力、身体不适状况,结合残疾类型和程度,创新设计上肢、下肢、腰部三大类健身套餐供残疾人选择,让服务更具针对性。“有的残疾人家中空间紧凑,我们就选折叠式器材套餐;有的残疾人肌张力强,我们就推荐他选择轻便易上手、搭配按摩器的套餐。”评估人员的话里,藏着对细节的满满考量。


器材配得准,更要用得好

在长汀县大同镇祥和社区的器材发放现场,温暖场景随处可见:县残联理事长钟光裕为残疾人朋友详细解读项目意义,鼓励大家“坚持锻炼,改善身体”;新洲社工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拿起电子握力器,一边演示“握到最大力时停留3秒”,一边手把手教残疾人发力,连“训练后要轻轻活动手指”这样的细节都反复叮嘱。

7月16日,龙岩市残联、新罗区残联的工作人员和镇(街)体育指导员组成服务队,走进中城街道3户重度残疾人家庭。他们不仅送上适配的健身器材,还根据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当场制定简单易行的训练计划:“每天练两次,每次15分钟,觉得累了就停下来”“这个腰部训练器要注意调节高度,避免发力不当”。一句句叮嘱、一次次示范,让残疾人及其家属心里暖暖的。

项目的推进,不止于“送器材、教方法”,更在于构建长效的支持。新罗区在完成评估和设备采购后,计划分两次入户开展“私人教练”式指导:第一次重点讲清器材的安全使用规范,同时为每户建立“训练方案”;第二次则跟踪训练进度,根据身体变化优化方案。通过微信随访、视频指导等方式,工作人员还能实时调整训练计划,形成“评估-干预-优化”的服务闭环。龙岩的重度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进家庭项目,正用一步步扎实的行动,让康复健身的种子在家庭的土壤里发芽。它承载的不仅是健康,更是社会的关爱与平等的尊重,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暖阳中舒展活力。(龙残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