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实践中,四川巴中南江县公山镇人大主席团深学笃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聚焦监督履职、自身建设、民生服务等重点内容,创新履职机制,凝聚代表力量。积极组织辖区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走访问需、接访纾困、监督护航、建言献策、示范引领,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责任担当,探索出一条“代表带头、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基层人大工作新路径。
敲门问需,在体察民情中厚植为民情怀
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敲门行动”,通过逐户走访、拉家常、听诉求,精准掌握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收集—分类—交办—反馈”闭环机制,将群众诉求登记造册,明确责任人和办理时限,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行动中,代表们深入田间地头、商铺社区,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详细记录群众在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诉求。今年以来,累计敲门走访8000余户,收集各类诉求463件,截至目前已全部解决,办结率达100%,切实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在一线,将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架起了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
接访纾困,在化解矛盾中彰显责任担当
领导干部代表主动下沉一线,每周定期、定人、定岗于便民服务中心开展接访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当场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协调相关部门限时办理,并及时向群众反馈办理进度,当好服务群众的“店小二”。今年以来,通过领导干部代表带头接访,收集了群众信访事项14件,已办结11件,剩余3件正在办理中;创新“代表+调解”模式,通过领导干部代表协助包案,实打实解决了一批信访积案,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0%。通过主动接访、积极调处,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息诉罢访”。
监督护航,在坚守底线中筑牢安全防线
聚焦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交通安全等重点领域,组织人大代表成立专项监督小组,采取“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突击抽查”的方式,联合交警、交通等部门,对农村道路安全隐患整改、交通违法查处等工作开展专项监督。同步对辖区内企业、学校、超市等场所开展常态化监督。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督促相关单位整改落实。今年以来,共开展监督检查300余次,参与志愿服务260余次,排查并整改隐患230处,其中交通安全隐患173处,提出整改意见150余条。以强有力的监督,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织密了安全防护网。
为民代言,在汇聚民智中传递群众心声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群众、贴近群众的优势,当好群众“代言人”,及时将群众的意见建议转化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在人代会期间,围绕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热点问题,提出高质量建议意见54条,截至目前已办结24条,满意率100%,剩余30条正在办理中;同步推动公山镇2025年3个民生项目落地实施。建立代表联络站“接待日”制度,定期收集群众意见,闭会期间,依托“家”“站”收集群众关于安全饮水、人居环境提升、道路交通等建议意见12条,现已全部办结,满意率100%。通过积极履职,让群众的呼声有回应、诉求有着落,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文、图/蒲永松 张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