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阿坝州理县以古尔沟温泉为流量核心,深度融合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党组织引领串联全域、激活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参与,让温泉暖流持续带动乡村旅游“火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以温泉流量为枢纽,理县着力串联全域旅游资源,推动文旅资源深度融合。党建引领构建联动网络,成立“温泉+文化旅游”联合党委,将古尔沟温泉与桃坪羌寨、薛城镇、米亚罗镇等8个文化节点串联成线,推出“温泉+藏羌文化体验”全域旅游线路,打破资源壁垒实现联动发展。集体经济搭建共享平台,组建“理县文旅融合发展联盟”,整合温泉酒店、羌寨民宿、非遗工坊等63个经营主体,设计沉浸式藏羌文化体验套餐,并建立科学收益分配机制。扣除15%用于营销推广和设施升级后,剩余收益按资源投入比例分配,中小经营主体享受10%倾斜,2024年带动32家商户平均增收8.6万元。节点联动拓展流量版图,推动景区与周边村寨签订“流量共享协议”,如古尔沟温泉酒店与毕棚沟景区打造“温泉-雪山-古寨”旅游闭环,带动跨区域游客消费增长35%,有效扩大流量池和消费市场。
借温泉流量深挖文化内涵,理县让文化资源转化为集体经济增收动力。非遗活化强化集体收益,薛城镇党委牵头成立“羌绣集体经济工坊”,在温泉酒店设立体验区,由集体统筹教学与销售,收益按“传承人工资+村民报酬+集体积累”分配,工坊总收入达100万元,集体经济积累25万元。节庆文化借流量聚人气,举办夬儒节、花儿纳吉赛歌会等系列活动,党员带头策划特色项目,带动全县餐饮、民宿收入增长60%,集体经济增收28万元。文化IP借流量促增值,注册“古尔沟藏羌温泉”区域品牌,统一包装销售特色农产品,2024年产品销售额达320万元,较散户零散销售增长60%。
依托温泉流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理县通过多元举措推动群众共享发展红利。技能培训提升群众从业能力,开设民宿经营、非遗传承等培训班,由党员、致富带头人授课。绿叶村党员王燕将自家藏式民居改造为精品民宿,年收入超30万元,还带动周边妇女成立绣娘小组,人均年增收2万元。集体带动就业,村集体与旅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优先安排本地村民就业,古尔沟村景区30%的服务岗位、旅游文化节60%的临时岗位向村民开放,2024年累计提供就业150人次,藏族青年阿旺依托岗位兼营特色小吃年增收超8万元。分红机制惠民,推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医疗保障”模式,丘地村2024年集体经济分红40万元,庄房村连续10余年由村集体出资为村民购买医疗保险,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文、图/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