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理县蒲溪乡:“微网实格”润羌寨 “三个意识”入人心

七月的蒲溪乡,山风带着草木的清新掠过羌寨碉楼。身着网格蓝马甲的网格员们穿行在蜿蜒小径,用羌汉双语将“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娓娓道来。近年来,阿坝州理县蒲溪乡以“微网实格”工程为引擎,将“三个意识”培育融入基层治理的点滴实践,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川西高原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与意识培育的“蒲溪路径”。


过去,因“地广人稀、山高路远”,政策宣讲常面临“干部在台上念文件,群众在台下打转转”的尴尬,惠民政策难以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基层治理效能大打折扣。

“以前觉得‘国家’是电视里的大事情,现在才晓得,修公路、通自来水、娃娃读书免学费,都是国家给咱的实惠!”休溪村村民孟大爷蹲在新修的入户水泥路边,用羌语跟网格员拉家常时感慨道。这份深刻转变,源于蒲溪乡“一人一档、一类一策”的精准宣教模式。

自2024年起,蒲溪乡党委以“微网实格”工程为破局关键,构建起“乡党委网格片区—党支部一般网格—党员微网格”三层治理体系,精心选配36名专兼职网格员,创新推出“需求清单制”“双语宣讲队”“羌俗融合法”三大特色机制,让意识培育既有高度又有温度——他们走访288户家庭建立动态台账,为老年村民讲述羌寨道路硬化、水电改造背后的国家政策;针对年轻人制作200余条短视频,展现民族复兴中的青年担当。“以前总觉得娃娃读书不如早点干活,是网格员反复上门讲政策,帮助申请了助学金,现在娃娃在县城上学不仅不要钱,成绩还名列前茅!”站在理县中学的教学楼前,休溪村村民韩大姐眼中满是感激,“这都是国家给咱的希望!”


这种意识的觉醒,在基层治理实践中不断深化。在“村民议事会”上,村民们用“公民视角”共商产业发展;面对邻里土地纠纷,网格员搬出《民法典》条文,结合羌族“和为贵”的传统习俗调解矛盾;公民责任写入村规民约,带动村民主动落实“门前三包”;在夬儒节等传统节日的歌舞表演中融入法治案例、国家成就,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感悟“国与家”“法与情”的紧密联结。

今年以来,蒲溪乡“微网实格”结合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三个意识”主题宣教等活动,开展入户宣讲、座谈会共计13场,覆盖群众1000余人次。据数据显示,如今的蒲溪乡,政策知晓率从40%跃升至80%,“三个意识”深深扎根在羌寨的每一寸土地,基层治理与意识培育正同频共振。(文、图/何东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