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四川宜宾:从一所学校解码一座城的双拥“密码”

近日,一位长发飘逸、文静秀气的“00后”女孩刷爆屏幕,宜宾市一中学生彭馨逸以588分(物理类)的高考成绩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也是四川省唯一被录取的女飞行员。7月12日上午,彭馨逸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保家卫国是非常光荣神圣的,我们都支持她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父亲彭开武激动地说。当看到彭馨逸接过送来的录取通知书时,父亲彭开武在一旁默默红了眼眶,这个被他用爱呵护成长的女孩,勇敢地选择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感觉又不一样,又激动又释然,感到无上光荣,以及沉甸甸的责任。”彭馨逸说,“渴望能早日驾驭先进战机,成为一名技术精湛、作风过硬、能打胜仗的飞行员。”

宜宾市一中学生彭馨逸


今年,童小川、吴心蕊、陈钇等25名学子相继考入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火箭军工程大学等军警院校……近五年,宜宾市一中累计向国防事业输送的优秀毕业生已超百人。充分彰显了学校在国防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与责任担当。“为学子成长打好人生底色,让红色基因在校园‘发芽’。”一中负责人如是说。

在宜宾,这样的双向奔赴已成常态,弘扬双拥传统如同奔流不息的三江水。

“八十年后,海晏河清,岁月静好,华夏儿女的壮志尽情描绘锦绣河山,民族繁荣昌盛!”“在这背后,有一群英雄挺身而出……”这是宜宾市烈士纪念馆“红领巾志愿讲解员”朗诵《胜利之歌——宜宾英烈》在今年3月“纪念碑下的思政课”红色文化纪念活动中的一个动人“瞬间”。孩子们稚嫩而声情并茂的朗诵声,感染了现场每一位观众。

农业街小学少年军校


宜宾市分阶段扎实开展国防教育,注重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国防意识,小学阶段重在启蒙国防教育,初中阶段重在树立国防观念,高中阶段重在培养国防精神,做到国防教育进教材、进教案、进课堂,要求学校确保落实每学期国防教育6个课时,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生校服是军绿色,学校操场随处可见军旅元素,校园军事体验室里“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几个红色大字和一面“八一”军旗格外瞩目……这是宜宾市农业街小学校给人留下的直观印象。近年来,宜宾市培育建成一批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新开展国防教育活动,示范带动全市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目前,宜宾市农业街小学校、叙州区建国实验小学、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高县硕勋中学校等7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江安县汉安中学等5所学校入选“少年军校”,长宁县梅硐红军小学等3所学校入选“红军小学”。

宜宾市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纪念碑下的思政课”红色文化纪念活动


从奔流不息的三江之畔,到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从浸润军旅元素的“少年军校”课堂,到誓言回荡的“红军小学”操场,宜宾将拥军崇军的密码,深深镌刻在城市的血脉与教育的根基之中。当三江潮涌见证着战机翱翔,校园书声应和着军营号角,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位彭馨逸的启程,宜宾的双拥故事永远在续写新篇章,这传承不息的双拥情,如三江汇聚,奔涌向前,滋养着英雄城市的根基,也托举着强国强军的未来航程。(文、图/宜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