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雁江看“变”】小细节里的民生温度:雁江城东新区“微更新”绘就民生幸福图景

7月23日清晨,阳光洒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城东新区希望城外的街道上,市民董海江将电瓶车从非机动车停车位推出来,看着身后整齐排列的车辆,笑着说,“以前这儿乱停乱放的车多,走路都得绕着走,现在划了线,整齐多了。”而他口中的变化,源于今年5月初,在城东新区启动的非机动车停车标线施划工程。这看似不起眼的“微更新”,却精准回应了居民的日常需求。

雁江一小(东区)外的非机动车标识

在城东新区,这样的变化不止一处。从宝莲新村到雁江一小(东区)校门旁,从希望城商业街到资阳中学(东区)外,经二路、纬一路、正兴街等十余条街巷里,1426个崭新的非机动车停车位沿着路面延展,1426米长的白色标线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只要能划的地方,我们都尽量划上。”雁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机动中队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道,“每年我们都要修补破损的标线,就是为了让大家停车方便,街道也更整齐。”如今,56个新增的停车标识标牌在标线内指引着车辆各归其位,曾经拥挤的人行道重新变得通畅。

圣高广场非机动车停车位

城市功能的完善,不仅体现在“行”的便利上,更渗透在“用”的细节中。4月中旬,家住马鞍学校(东区)附近的居民发现,学校外多了一座崭新的公厕,灰白相间的外观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内部整洁的设施让过往市民赞不绝口。这座公厕与迎宾大桥(沱三桥)桥头、希望大道延长线天立学校、纬二路雷音花园便民市场、碧天路野人滩的另外4座公厕同步投用,有效填补了城东新区部分区域公共服务的空白。

马鞍学校(东区)公厕

“我们聚焦居民的实际需求,在公园、便民市场、学校周边科学规划布点。”雁江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公厕的选址经过反复调研,每一处都瞄准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如厕难”区域。天立学校旁的公厕解决了接送学生家长的燃眉之急,雷音花园便民市场的公厕让买菜的居民不再“找厕难”,野人滩的公厕则为休闲散步的市民提供了便利。看似简单的5座公厕,却用最直接的方式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感。

从1426个非机动车停车位到5座公厕,再到修复中心城区100余盏问题路灯,让道路亮灯率保持100%,这些“小细节”里藏着城市治理的“大智慧”,雁江区正在以扎实的基础设施建设,托举起群众稳稳的幸福。(文、图/叶紫林 吴孝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