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攀枝花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展现攀枝花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成效,7月26日至27日,由攀枝花市委宣传部统筹组织的“阳光花果城·康养攀枝花”文旅融合发展主流媒体采访团,先后深入该市东区、盐边县、仁和区等地,实地探访当地在文旅融合、农旅结合、非遗活化等方面的特色实践,来自新华社、四川日报、攀枝花融媒体等中央、省级及市级主流媒体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这座“阳光花果城”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活力。
东区:活化历史文脉绽放非遗光彩
在东区瓜子坪街道兰尖社区城市原点,浓浓的年代感扑面而来,怀旧街区氛围瞬间将记者们带回上世纪60年代。在这里,大家详细了解了攀枝花铁矿的发现历程、“七户人家一棵树”的由来以及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历史故事,探寻这座以花为名的城市的前世今生。近年来,东区不断强化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对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进行精心修缮,打造出集参观、研学、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文化宣传和旅游基地,让工业记忆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生动讲好三线故事,赓续历史文脉,弘扬城市精神。
随后,采访团来到炳草岗街道西海岸社区拙务园,记者们沉浸在阵阵茶香中,纷纷打卡体验制茶炒茶、油纸伞制作等非遗场景,深入了解东区盘活城市低效资产、打造非遗体验新场景的相关情况。如今的拙务园,不仅是居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更是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平台。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完美交融,文化与生活紧密相连,市民和游客既能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又能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凤凰网钱嘉在采访中表示,攀枝花对三线建设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十分重视,这对推动文旅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赋能作用。作为全国三线建设的典范城市,攀枝花的三线建设历史令人震撼,为城市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灵魂,增加了内涵,极具吸引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杨建昆也感慨道,藏在老城区的拙务园项目巧妙融合了攀枝花的特色资源和文化,创意十足,氛围感强,现场一看,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体验,对攀枝花文化旅游康养深度融合发展的做法和现阶段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
盐边县:科技赋能农业助力农旅融合
7月26日,采访团走进盐边县,通过实地走访、深度交流,了解盐边在农文旅商融合领域的特色实践与典型经验。在金芋健现代农业公园,采访团一行近距离感受了魔芋产业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该公园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创新采用“高海拔+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在守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了魔芋的规模化种植,并延伸开发出系列健康食品,构建起从田间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为特色农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夜幕降临,盐边县的芋见张宜花园餐厅内灯火通明。花团锦簇的院落中,身着民族服饰的歌手正吟唱着动人的歌曲。这个将老城记忆与现代美学相融合的消费空间,自2024年11月营业以来,日均接待量稳定在300人次左右,成为当地夜间经济的“流量担当”。“我们基本上都是满客的状态。”芋见张宜花园负责人陈柯宇笑着说,作为新的消费场景,餐厅于2023年落地盐边,通过“换装”升级,环境更加舒适宜人,每晚都有民族歌舞演出,为当地居民及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
近年来,盐边县依托独特的立体气候与优质生态环境,以特色农业为根基,持续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此次主流媒体的集中采访,既是对盐边县相关工作成效的认可,更为该县文旅品牌推广与产业升级带来了新机遇。下一步,盐边县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农文旅商融合发展,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品质,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仁和区:芒果香飘国际农旅绘就新篇
7月27日,采访团走进位于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攀西芒果第一村”混撒拉村。在村里的芒果展览馆内,村党总支书记邹胜洪向采访团展示了亮眼的产业“成绩单”:“7月初,75吨凯特芒果已经发往俄罗斯;8月中旬,200吨订单将抢占东南亚市场——咱们的芒果,已成了‘国际果’!”
作为“攀西芒果第一村”,混撒拉村不仅坐拥2万余亩芒果园、12个优质品种,更打破了“靠果吃果”的单一模式,构建起多元产业矩阵。除了芒果“走出去”,村里试种的木瓜获突破性成果,亩产达1万斤,经济效益远超芒果且生长周期更短;同步引种的金桔、杨桃、金柑等小水果,结合300亩晚熟芒果品种“锐华1号”的改良升级,让“四季有果”从愿景变为现实。邹胜洪表示:“农产品不仅是商品,更是吸引游客的‘活招牌’。”
近年来,混撒拉村抓住攀西零碳示范村建设的机会,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乡村游、研学游,构建了多样消费场景。排列整齐的光伏路灯下,整洁的柏油路蜿蜒伸向村中,花卉博览园里玫瑰、多肉与亚热带植物相映成趣,百果园中50余种优稀果树挂满枝头。手持一杯现磨咖啡,行走于村中的幽静小道,绿植环绕,满满氧含量,这里不仅有芒果等水果产业,村中的“村咖”也成为游客歇脚打卡的新选择。据介绍,混撒拉村已打造集“赏花、摘果、研学”于一体的农旅体验链,年接待游客19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超545万元;同时,大力发展屋顶光伏发电,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以上。
国际在线杨建昆表示,之前只是在家中品尝过这里的芒果,此次走进混撒拉村,对这里的芒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今的混撒拉村不仅深耕国内市场,还通过冷链物流走向国际市场,这正是对发展国际旅游城市的生动诠释——阳光赋予水果独特品质,生态孕育文旅价值,而“零碳”理念更让乡村魅力持续升级。
从芒果种植到跨境销售,从果园到博览园,从传统村落到零碳样板……混撒拉村的蜕变,正是攀枝花“阳光康养”品牌在乡村落地的生动缩影。此次集中采访活动,全面展现了攀枝花市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为攀枝花文旅品牌的进一步推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文、图/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