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见证新甘肃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甘肃省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印发,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近日,《甘肃省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实施,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部署全省河湖建设。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25-2030年,全省建设幸福河湖127条(段、个),到2030年底,全省江河湖泊保护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河湖面貌提档升级,“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基本建成。

《实施方案》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任务。一是提升河湖安全保障水平。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到2030年,幸福河湖防洪达标率达到90%以上;健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通过分级预警、强制响应和科技赋能,健全预警与叫应机制,畅通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开展河湖岸线开发利用项目合规性复核,系统整编河湖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成果并入库管理;强化涉河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清理整治涉河湖项目未批先建、违规审批、批建不符等问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全面排查整治河湖库管理范围内违法违规问题。二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加强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加快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实施中型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深入实施工业节水减排。推动工业企业应用节水工艺和技术,加强用水管理;大力开展城乡节水降损。加快实施城乡供水管网改造,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加快推进非常规水利用。因地制宜改造和新建雨水集蓄利用设施,推进、探索矿井水综合利用、苦咸水淡化利用等;推进小水电绿色建设和现代化提升。推动小水电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健全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机制。幸福河湖年度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95%以上;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管理。系统推进河湖生态保护和修复,保障重要环境敏感保护区生态用水;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因地制宜规划造林绿化空间;强化重点沙化区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加强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保护,稳定和提高荒漠植被盖度;加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建设;全面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大中型水库周边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水源地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态保护工程;加强河湖渔业资源保护。严格落实休禁渔有关制度,坚决打击偷捕、违规垂钓等行为。三是实现河湖清洁美丽。推进水域岸线保护与修复。依托河湖自然形态,建设亲水绿色生态廊道;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推动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实现变“废”为“肥”;强化水污染防治。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管,执行浓度和总量“双控”,到2030年,幸福河湖水质稳定Ⅲ类及以上达标率达到95%以上。四是推动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深化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河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标准化方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生态保护修复,探索水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补偿方式;培育“河湖+”融合产业。依托区域河湖资源,打造“河湖+生态旅游”“河湖+特色种养”“河湖+医养康养”等融合产业。五是保护传承弘扬江河文化。保护传承陇原水文化。推进水利遗产保护传承和评价,制定省级水利遗产认定管理办法,推动水文化载体建设。

同时,为确保幸福河湖建设有效实施,《实施方案》还明确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严格动态管理、强化执法监管、积极宣传引导5项保障措施,进一步构建“政府主导、河长挂帅、部门联动、属地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快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筹资体系,推动形成全民共建共享幸福河湖的良好氛围。

甘肃全省上下将以第13号总河长令为行动纲领,凝聚起治水兴水的磅礴力量,奋力描绘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新时代画卷,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生态基底,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幸福与安宁。(孙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