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视讯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福建永定:用《民法典》在高墙内写下“回归公式”

近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看守所内,一场特殊的普法课堂正在进行。永定区司法局、区计生协会与看守所联合开展的“法‘典’护航新生路帮教助力回归心”延伸帮教活动,通过法律讲座、政策宣讲、普法宣传相结合的形式,为现场在押人员架起一座从“高墙内”走向“社会外”的法治桥梁。

“《民法典》规定,离婚冷静期是30天;继承开始后,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协议办理……”司法局工作人员手持《民法典》读本,结合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等与在押人员生活密切相关的条款,以“身边案例+法律条文”的形式剖析典型案例。监室内,有人低头沉思,有人凝神聆听,有人悄悄抹去眼角的泪——这是他们首次系统接触与社会重接轨的法律知识。

这场看似普通的普法课,实则是永定区司法局探索“回归公式”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永定区将安置帮教工作前移至看守所,打造“早介入、早帮扶”的延伸帮教模式,让法律知识与社会关怀同步输入,帮助在押人员提前适应社会规则。

“以前总觉得出狱后会被歧视,现在知道还有低保、临时救助这些政策,心里有底了。”参与活动的在押人员张某(化名)道出心声。数据印证成效:今年以来,永定区已为51名困难安置帮教对象落实低保,发放临时救助金3.04万元,6人领取失业保险金3.03万元,21户家庭享受住房保障,18人获营业执照办理指导。更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为安置帮教对象开展家政、厨师、电商网络直播等职业技能培训,永定区积极引导企业承担履行社会责任,持续推进曙光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在洪山镇石板材厂、龙潭镇蝴蝶兰鲜切花基地、凤城街道电子厂等企业建立曙光安置帮教基地,为安置帮教对象积极推荐就业,让“出狱即失业”的困境成为历史。

法律的温度,不仅体现在政策兜底,更在于精神重塑。活动现场,区计生协会同步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包含普法、心理健康手册的“关爱包”;司法局工作人员则逐一记录在押人员的就业意向、家庭困难,告知出所后安置帮教衔接政策。这种“法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双重帮扶,正是永定区构建“党委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安置帮教格局的缩影。

“让法律成为回归社会的‘导航仪’,而非重新犯罪的‘导火索’。”永定区司法局局长林松江表示,永定区积极聘用协理员,专人负责安置帮教工作,针对刑满释放人员特点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推动安置帮教向“帮得好”转型。

从高墙内的《民法典》课堂,到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再到基地精准推荐就业,永定区正用一套“法治+帮扶”的组合公式,为特殊群体铺就回归社会的坚实阶梯——这或许就是“回归公式”最生动的注解。(熊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