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 >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正文
首页>记录中国

“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南充专场举行

7月30日,“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南充专场在成都举行,南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文勇围绕“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作介绍。

南充位于成渝西“西三角”腹心地带,区位特殊,交通便利,是国家规划定位的成渝地区北部中心城市和省委省政府培育的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近年来,南充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机遇,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全面推动治南兴南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南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发展,去年以来,就把文旅产业纳入“1558”工作思路进行总体部署,把“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作为“五区建设”之一,把“文旅兴市”作为“五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把“文旅产业升级赋能行动”作为“八大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勇表示,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支持南充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这既是省委赋予南充的重大使命,也是南充面临的发展机遇。为此,南充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专题研究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着力打造独具古城风韵、彰显将帅风范、蕴含丝路风情、绽放竞技风采的国际旅游城市,不折不扣推动省委决策部署在南充落地见效。

据悉,南充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明确了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形成贯彻落实的具体思路和举措,既全面承接中省部署,又因地制宜抓好落实,结合南充实际,努力把文旅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确立了两个阶段目标,到2027年,基本建成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到2030年,国际旅游城市魅力彰显。这“两步走”目标,符合中省精神、顺应发展趋势、契合南充实际,是一个时间上渐次推进、内涵上逐步升维、工作上有序拓展的演进过程。

提出了“三个转变”工作思路,推动文旅资源大市向文旅产业强市转变。南充外揽山水之秀丽、内得人文之繁盛,是名副其实的文旅资源大市,拥有阆中古城、朱德故里2个国家5A级景区和3个天府旅游名县。我们将坚持以用好资源为依托,全力打通“资源—产业—效益”转化链条,加速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

推动传统文旅业态向综合文旅业态转变。着眼以人间文旅、人情文旅、人性文旅为主需求的情绪价值追求变化,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推动传统业态与现代生活融合,加快培育更具丰富情感体验和心灵触动的文旅业态。

推动单一调节手段向多元调节手段转变。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树牢市场化思维、遵循市场需求;持续加大政府引导力度,以行政杠杆撬动更多市场力量,加快构建多方联动、协同发力的良好格局。

凝练了四个文旅核心品牌,做优“世界古城·春节原乡”品牌。阆中古城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巴郡阆中人落下闳制定《太初历》,让春节有了“中国时间”,阆中因此成为春节文化的源头,被称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为此,我们提出做优“世界古城·春节原乡”品牌,强化古城系统性保护,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古城文旅精品线路和春节文化体验地,让中国春节文化引领全球风尚。

做强“将帅故里·红色南充”品牌。南充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走出了开国元勋朱德、民主革命家张澜、共和国大将罗瑞卿等革命先辈。为此,我们提出做强“将帅故里·红色南充”品牌,打造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核心区,让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在巴蜀大地代代相传。

做实“中国绸都·丝绸源点”品牌。南充是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货源地,被授予“中国绸都”“丝绸源点”称号;六合丝厂是全世界存续时间最长的丝绸企业,被誉为中国丝绸工业“活化石”。为此,我们提出做实“中国绸都·丝绸源点”品牌,实施丝绸文化探源工程,打造丝纺服装产业集群,让千年绸都在新时代新丝路焕发勃勃生机。

做响“赛事名城·垂钓天堂”品牌。南充现已形成覆盖一年四季、吸引不同人群的赛事品牌,特别是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成为全国精品体育赛事、三大休闲体育赛事之一。为此,我们提出做响“赛事名城·垂钓天堂”品牌,积极培育赛事运营、体育装备等赛事经济,让南充成为户外休闲的好去处、观赛过节的目的地。

谋划了“五个坚持”实现路径,坚持以品牌塑造为核心。立足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依托优质资源和市场需求,精心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文旅品牌矩阵,不断提升南充文旅辨识度和吸引力。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紧扣打造文化传承创新承载地、嘉陵江主题文旅风景道等,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标志性、创新性文旅项目,切实筑牢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项目支撑。

坚持以业态升级为牵引。顺应“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趋势,加快发展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生态康养、演艺经济、文博会展、数字文旅、低空旅游等新业态,更好释放文旅跨界融合的催化集成功能。

坚持以主体培育为突破。做强做优国有文旅企业,加快引育头部文旅企业,引导推动中小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充分激发各类文旅主体积极性、创造性。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景区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不断推动文旅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郝斌)